第(1/3)頁 在《樂夏》之前,不少新樂隊的玩法是走網紅路線。 寫出來一兩首稍微有點兒反響的歌,就找人一通吹,再來幾首湊數的歌,巡演開個不停,票價還搞的是200起的饑餓營銷。 “太上頭了!” “錄音室歌曲聽不來味道,現場特別好蹦!” “主唱真瘋批美人!大老爺們看得都有反應了!” “又沒搶到票真的哭死,xx樂隊現在票難搶的離譜了吧!” “xx樂隊的現場怎么樣?好想去額……” “推薦一下新樂隊吧,我先提名一個。” “xx樂隊求料!看完現場回來好想睡主唱啊!” …… 一年下來,巡演場次開的倍殺歌曲數量是基操。 雖然也有看了現場后很失望回來吐槽的,但這種玩法也確實捧紅了一批新樂隊,還賺了不少錢。 不過還是局限在樂隊圈子里,而《樂夏》把樂隊帶入主流圈子里后,“網紅樂隊”就跟“搖滾大明星”沒法兒比了。 上雜志、上節目、接代言,還能去帶貨,甚至還有拍戲邀請……《樂夏》一輪游的樂隊,都能比累死累活折騰一兩年的網紅樂隊強。 節目上爆火的新樂隊,還能跟原本的老牌樂隊搶音樂節的壓軸——說的就是紅樂隊,雖然那個音樂節很小,那個老牌樂隊江河日下,歌迷跑得越來越多…… 《樂夏》直接重塑了樂隊市場的生態圈。 這個飯局說是汪川跟廖智的飯局,實際上到場的樂隊圈里的人特別多,把明年的《樂夏2》辦好是大家的共同目標。 不是說非得《樂夏》不可,跟《樂夏》一同起步制作的樂隊綜藝也不是沒有,但趕著《樂夏》的熱度播出,還是血撲留不下人看。 《樂夏》的成功并不是偶然,至少在明面上已經成了共識。 汪川跟黃洋一同進去的時候,飯桌上已經坐了不少人。 他們看見汪川兩人進來,刷刷刷全站了起來……喊“洋哥”……和“小川”。 汪川年紀實在是有點兒小。 實際上現在不少玩樂隊的人,雖然比汪川大,還是喊汪川“川哥”的,但那都是沒什么江湖地位的人。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