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現場版的播放數據增長太快了。 不僅是《生如夏花》,節目上其他樂隊的歌曲也熱度暴漲,下周華夏金曲榜必然是被《樂夏》屠榜的一周。 整個節目開播后就保持著極為優秀的口碑,在此前主流聽歌市場中小眾的樂隊歌曲,第一次進入大部分聽眾的視野,格外新鮮的觀感,讓節目口碑發酵的越來越快。 “什么神仙綜藝!看得好上頭!下一期快點兒放出來啊啊啊啊!” “媽呀!這個嗩吶把我天靈蓋都掀翻了!《樂夏》真的每支樂隊都是神仙現場!一秒垂直入坑?。 ? “看到很多樂隊吃不飽飯也要堅持做音樂真的熱淚盈眶!” “這才是真正熱愛音樂的群體的形象吧,以前流量們發燒40度堅持錄音的人設真是對音樂的一種侮辱!” “汪川選擇做這種小眾音樂的綜藝真的很難得,還好他沒去炒冷飯的好聲音。現在《樂夏》口碑大爆,就是對他選擇的最好回報。” …… 最后是汪川粉絲的借機安利。 首期開播,節目組絲毫沒有吝嗇營銷費用,以汪川的《生如夏花》為主,以及幾支樂隊最突出的現場,側重音樂質量方面的宣傳,讓《樂夏》的熱度急速席卷全網。 一檔音樂綜藝能否大爆,最關鍵的因素就是是否有大爆的歌曲。 汪川自身的熱度,加上《生如夏花》的質量,直接帶著《樂夏》出圈! 一開始節目籌備的時候,汪川對譚新明的要求就只有一個,就是每支樂隊初亮相都要唱他們最火的歌曲,而非最有代表性或者他們最喜歡的歌曲。 用口味更大眾化的歌曲,先把觀眾先留住,把《樂夏》的品牌先打造起來再說,不能只做成樂隊小圈子的自嗨。 “這首歌曲原來是他們唱的!” “八年前偶然聽到的一首歌記到現在,問了無數人都沒找到,今天終于知道名字了!” “為什么這么多寶藏歌曲之前都沒聽過??!” 這就是汪川想要追求的效果。 從首期播出后的反響看,在音樂方面,《樂夏》完全做到了讓觀眾驚艷! 借用營銷通稿的標題——“樂隊的狂歡盛宴,年度最強音綜上線?!” …… 第二天汪川起床后,《樂夏》在熱搜上依舊沒有退熱,熱度還越來越高。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