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看完這些資料,李易突然想著給這些孩子安排一個比較特別的試鏡。 這一次,不考驗(yàn)演技了,其實(shí)這些童星,李易看過他們演的戲的片段。 能在好萊塢成名的這些童星,演技都很不錯,或者說,他們的天賦都很不錯。 所以,他想到“代入感”的問題。 如果本身過的很幸福,如果本身不缺乏母愛,那么他們演出來的,就只是演。 當(dāng)然,這有點(diǎn)扯,不過,李易還是想要試一試。 同時也算是滿足一下自己的好奇心吧。 電影是造夢的藝術(shù),李易這一次卻想要,給予缺乏母愛的孩子,造一場夢。 當(dāng)然,這很扯淡,可是,如果可以的話,那也不失為一件好事不是嗎? 畢竟,《人工智能》拋開機(jī)器人的因素,就是一個孩子渴求母愛的故事。 所以,不管選擇什么演員來演,那么都必然要和飾演女主角的溫晴相處一段時間,培養(yǎng)母子感情。 親情是很難轉(zhuǎn)移的,如果演員本身過的很幸福,一直能感受到被父母寵愛的感覺,那么他們能演出來,也只是“演戲”,可是如果本身缺乏母愛,渴求母愛孩子,那么李易相信,如果和溫晴一起相處,她或許可以真正給予一段短暫的“母愛”! 那么拍攝的時候,演戲就不止是演戲了! 試鏡的人,李易帶上了溫晴,畢竟,這個角色,未來會和溫晴的母子! 第一個試鏡的人就是斯蒂芬·卡爾。 “嗨,我是斯蒂芬·卡爾,今年七歲,試鏡的角色是大衛(wèi)!”斯蒂芬·卡爾顯然對試鏡的流程還是很熟悉的。 “嗨,斯蒂芬,你好!今天的這場試鏡比較特別,嗯,稍后我會問你幾個問題,你據(jù)實(shí)回答就可以了,ok?”李易笑著道。 “ok!”斯蒂芬·卡爾點(diǎn)了點(diǎn)頭。 不得不說,能成為童星的斯蒂芬·卡爾,的確看起來很討喜。 眼睛很靈動。 “你覺得自己過的開心嗎?”李易笑著問道。 斯蒂芬·卡爾有些疑惑,他不明白為什么李易會問這樣的問題。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