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88章 孤獨的日記 B02: 涵洞 (2)-《雪映姑蘇之孤獨的日記》

    第88章    孤獨的日記    b02    涵洞    (2)

    盡管有這樣的傳說,也不知真假。但是無論如何,這個洞是人工鑿出來的。常年在此捕魚的漁民把它當成躲避風雨的臨時落腳點。他們在洞內生火做飯,千年下來,洞頂被熏黑。期間不斷有人向里鑿石,擴大里邊的空間,最終形成了一個深十米左右、洞口寬一米、內部寬兩米左右、高一米五左右的石洞。

    石洞內部里高外低。能防止外邊的雨水向內流,還能留住熱氣,冬季不會太冷。

    古人也懂這個道理。

    洞分內洞外洞。從洞口向內,也就是向西北方向,延伸大約兩米,然后向正北方向拐進去,再延伸大約八米深。相應的,以距離洞口兩米處為界,向外,洞頂越來越高;向內,洞頂也是越來越高。正因如此,在外洞生火做飯,才不至于煙灰向洞內倒灌。

    古代人,也許真的是有智慧,也許是生活教會了他們必須如此設計。

    曾聽人說,北宋著名的道士林靈素和王允誠曾經在此居住近二十年,在洞內石壁上曾經有林靈素的題詩:

    蘇黃不作文章客,

    童蔡翻為社稷臣。

    三十年來無定論,

    不知奸黨是何人。

    此詩作當是其作于受寵之前,大約這個時候的林靈素還有些正義感。后來北宋滅亡,南宋建立,當時有人恨其敗國,遂將洞內的題詩抹去,改為:

    昔怒童蔡社稷臣,

    欲學蘇黃文章客。

    三十年后有定論,

    原知奸黨是何人。

    估計是當時太湖某漁樵閑茶淡飯之余所作,長年累月的侵蝕,字跡已幾乎分辨不清。不過,對于這類遺跡,幾乎分辨不清卻又能讓你分辨清時,才會更加有味道。

    內洞又被雜物分成兩部分,我稱之為內室和外室,各有不到四米長,兩室中間是一個短腿桌子,桌子腿僅一掌左右高,上面堆滿了收納箱、紙箱,和一個拉桿旅行箱。在桌子邊上留了僅容一個人通過的小通道。桌子男北側另堆著其它雜物,或裝在紙箱中,或裝在木箱中,箱子大小不一。

    大量雜物的存在,使得內外室可供人呆著的實際空間并不大。內室空間尤其小,因為那里沒有一點光線,整日黑咕隆咚,只是睡覺時用。

    外室,在白天,稍稍明亮一些,勉強能看見東西。

    外洞最亮。外洞正中靠里擺了一個正方形小桌,大約半米高,桌子周圍擺了幾個小凳子,都是我們自己做的,十分粗糙,勉強可用,平時在此吃飯喝水、看書、寫日記。

    小桌子外側緊挨著是一個小灶臺,與北方黃河一帶冬天用的火爐大小差不多,灶臺上有一個炒勺,旁邊另有一個炒勺、水壺掛在石壁上。在外洞西南側墻壁上,有鐵皮彎曲后固定在墻壁上,形成一個管道,在最上面用鐵絲綁著固定在洞外的蔓藤上面。它的底部與小灶臺相連,充當煙囪用。

    (本章完)

主站蜘蛛池模板: 内丘县| 衡阳市| 象州县| 阿城市| 金秀| 兴和县| 哈巴河县| 秦安县| 盖州市| 大安市| 遵化市| 娱乐| 洞口县| 怀化市| 华阴市| 博爱县| 界首市| 来凤县| 平阴县| 克什克腾旗| 天津市| 平定县| 麻栗坡县| 普安县| 平江县| 勐海县| 伊川县| 宜良县| 香河县| 贵阳市| 江门市| 绥化市| 股票| 青海省| 宜兰县| 桑植县| 穆棱市| 盘锦市| 甘孜县| 富民县| 凤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