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孤獨的日記 a5 有聊的對話(1) ***《雪映姑蘇》之《孤獨的日記》 a5:有聊的對話*** 下雨。 我坐在桌子旁邊,無奈地盯著窗外,淅淅瀝瀝不停地下雨。傻呆著,無事可做是最無聊的事。屁股下坐的椅子嘎吱嘎吱直響,右后側的一條腿沒了,只剩下三條腿,坐的時候需要向左側稍用力,否則會倒下去。 杰西與麥克在床上蹦來翻去。無咎坐在我對面,不知道在看什么書。她偶爾回頭看看床上那倆,間或吼一聲:“你倆老實點”。那哥倆自然不會聽她的話,亦或許,根本就沒聽見。 “爸,海水為什么是咸的”?無咎突然問我。 “這么簡單的問題,也問?有鹽唄”,這個問題簡單得感覺她是在侮辱我。 “我的問題是…就是我想問,海水中的鹽是哪里來的”,無咎繼續說。 “這個…你讓我想想”。這個問題,還真需要仔細想想。我喝口水,回頭看看床上那哥倆,邊想邊給無咎分析。 “你知道地球是怎么來的吧”?我問。 “知道,看過,還記得”。 “最初,那些太空碎片相互撞擊,在太陽形成的同時,在這里聚成地球,而那些碎片中都含有鹽分,當然,也都含有水,應當是固態的水。隨著撞擊的持續,地球變大,溫度上升,水變成水蒸氣…你這么想象一下,咱們還是簡化這個問題,避免復雜…我們現在這個地球,開始時就這么大,溫度很低,巖石中有固態水,還有食鹽。突然有一天,它溫度升高了。于是,固態水液化,然后產生水蒸氣。在地面形成了河流,空中有了水汽,也就有了云和雨,云飄到其它地方,以雨雪的形式落到地面,再形成河流,河流沖刷巖石,于是呢…巖石中的食鹽就溶解了,隨著河流流到地勢低的地方,并在那里積累成大海”。 “嗯…然后,大海中的水分不停地蒸發,形成云,云飄到其它地方,以雨雪…”。 “行,這里懂了,重復前面你說的。然后呢”? “反復重復此過程后,所有巖石中的食鹽都積累到地勢低的地方,也就是大海中去了,而海中的水分不停地蒸發,食鹽濃度越來越大,最終形成了現在我們看見的海…”。 “有道理的樣子。那現在的海中…那個食鹽含量還會增大么,海水總是蒸發,海會變干么”? “不會。幾十億年下來,已經達到平衡了。再說,水分蒸發后,經過一系列變化,還是會流回來的”。 “剛講的只不過是個十分簡單的模型,事情是突然發生的,有突變,實際過程應當很慢很慢,也許…需要幾千萬年吧”。 “那就是說…除了海里,其它地方的巖石中都沒有食鹽了唄”? “是的。除非那里,自地球形成開始就沒下過雨,也沒河流經過…”。 “懂了”。她滿意的低下頭,繼續看她的書。我繼續琢磨著我剛才的分析,想用一個更加完美的模型解釋回答類似的問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