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始皇帝何等功績,后世皇帝莫不想效仿他威加宇內,四海咸服,所立的律法百代皆行,所行的政務百代皆習。 能得到李預如此高的評價,李世民內心還是很開心的,但說道他奪位一事,李世民內心相信,只要他心系百姓,勵志成為一代明主,那奪位的事定然會被忘卻。 所以李世民一直有自信,奪位的惡評,只會激勵他做好一位好皇帝。 李預自顧的夾著菜,掃向了看似在喝酒劃拳,實則耳朵都豎起來的兩人。 玄武門之變中,尉遲敬德可是親自下手的人,李預顧忌到他在,所以直接不說對于部下猜忌的部分了,直接話題一轉。 “唉,影響大了去,你往前推個幾百年,有位了奪位互相殘殺的么?” 李世民眉頭一挑,要說這個他可就不困了。 “春秋時期,齊桓公姜小白,可謂鎮壓弟兄,得登大位?” “非也,乃父兄亡之,乃歸國奪位!” “戰國時期,魏襄王殺兄公子高即位,也是奪位相殘?!? “魏襄王后世評價如何?” 李世民一皺眉,本想舉秦二世的例子,但發現評價一出,的確都是亡國之君。 “你的意思是,大唐發生了殺兄奪位的事,乃亡國之兆?” 李預也懶得賣關子了,懶洋洋道:“亡國算不上,可你想想,有這樣的老爹做榜樣,大唐往后的儲君不都有樣學樣了么?” “李二做的不是奪位,是宗親謀反,這乃是開先河之舉?!? 李預并非危言聳聽,就拿李二的太子李承乾來說,因為忌諱四子李泰而開始謀反,而后被廢。 之后的大唐,登位的皇帝全都不是早早確立的儲君,武后更是開啟了一代混亂時期。 皇族女子都紛紛想效仿武后,正是因為這樣的動蕩,才讓大唐日漸走向摔落。 李世民卻是內心震動。 李預如此的表現,等他仙去之后,他一個半路撿回去的皇子,定然會受到排擠,屆時他膝下的嫡子,又怎會讓皇權旁落。 一想到此,李世民醉酒的身子猛然一顫,冷汗浸濕了了后背。 “的確,玄武門之變,影響非同一般,那可有改進的方法,李預,你教教我們!” 李預搖了搖頭,他哪有方法,大唐的局勢就是如此,總不能讓剛剛登基的李二去下罪己詔吧。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