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大明朝在土木堡之變后,形勢可謂是急轉直下,堂堂一國皇帝被俘,那么接下去的走勢,你們說說看?” 大堂之中,一位稍顯年長的軍人正手持教鞭,指著黑板上清晰的戰爭線路圖。 堂下坐著的數百人擠在一起。 李世民一聽這個話題瞬間就本鎮住了。 雖然不知道大明朝是什么王朝,起碼往前推的歷史并無任何記載。 堂堂一國皇帝被俘虜,這是何等的恥辱。 課堂之上,不少士卒都紛紛舉手回答。 “大明朝號稱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可被俘的帝王,威信受損,自然能引起中原無數百姓同仇敵愾的心理,只需這個時期出征,必定能大敗賊寇!” “教官,我覺得身為一朝皇帝,在被俘的情況下,還不如自裁以謝天下!” …… 堂下紛紛發言,大多是帝王如何自處,王朝如何救亡。 李世民一行旁聽在側,心有戚戚。 這次主張與突厥結盟,李世民也無十足的把握。 頡利可汗背棄盟約而來,本來就是沒什么信用的人,再度交好結盟,本來就是劍走偏鋒的無奈之舉。 若是他出長安至渭水,獨自面對二十萬突厥大軍,那么情況很是危急。 若是他也被俘了,那大唐該如何自處啊。 幾人不禁為課堂上的爭論陷入了思考。 這時教官才點了點頭。 “你們說的都有道理,但請各位翻開課本的第四十七頁,里面有校尉詳細的記載了大明的助理方式,以及大明王朝摔落的根本原因?!? 課堂之上,瞬間陷入了唰唰的翻書聲中。 不多時,便有一聲驚呼傳來。 “原來大明迅速的新立了皇帝,正是同父同母的胞弟,此舉的意思不僅僅是穩定了國本,也是向異族昭示了,中原王朝的社稷,絕不是一個皇帝能動搖的!” 這話一出,李世民面色一黑。 誰都知道在兩個月前,他帶人進行了玄武門之變,如今剛剛即位不久。 若非事出偶然,李世民都能聯想到是李預在故意演這么一出。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