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要知道在這個時代,朝廷招收官員的渠道一般只有一種。 那,就是推薦制! 主要是朝中大臣以察舉制為主,由下而上推舉官吏。 打個比方說,如果有人想要做官,只需有朝中大臣向朝廷舉薦,一般情況下只要名聲尚可便能輕易成功! 這也是很多人,為什么那么注重名聲的原因。 而朝中臣子,顯然是以士族之人為多。這也漸漸形成了一種潛規(guī)則,不少臣子在推薦官員后,便會將其納入自己一系中,以便在朝堂上共進退。 更有不少人,在推薦別人的同時還能大賺上一筆。 以至于到了后來,漸漸有人將官職和金錢數(shù)量給作了對等規(guī)定。 只要你給的價格夠高,他們就敢將你往相應的位置推薦! 至于能力什么的,反而不重要了。 反正是朝廷制度使然,你有沒有能力又和推薦人有什么關(guān)系呢? ——再說了, 等你能做上大官了,顯然也是有著某些人一份功勞在內(nèi)的。 也就等于說,每一個被推薦的官員未來都將自然而然成為推薦他的朝廷官員門生,漸漸的,最終便形成一個個由士族掌控的團體用以對抗朝廷! 這一點,曾親身經(jīng)歷過黨錮之爭的劉宏再清楚不過。 他之所以親自賣官鬻爵,又何嘗不是心中有些不甘呢! 自己可是大漢皇帝啊! 憑什么要把這種權(quán)利,送到那些士族官員手中?不僅給了他們壯大自身的機會,更讓其賺的盆滿缽滿? 再說了, 誰又敢保證,那些被推薦上來的官員就一定有能力管理一方? 他見過有太多‘千里做官只為財’的家伙了,根本不相信那些士族會給朝廷推薦真正的人才! 說到底, 他們只是想借此增強自身底蘊,在朝廷中擁有更多話語權(quán)而已! 與其這樣給對手增強實力,身為天子的自己干嘛不親自去做呢! 不就是官位么? ——行!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