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四八章 你是不是吳寧-《獒唐》
第(2/3)頁
“啊!?”武則天驚了。
你有?你有你不早說!?
“說下去!”
“單就官制而論,其實很簡單,廢止舉薦制,收緊恩蔭,大行科舉。”
“不舉薦,少恩蔭,也就把世家上升的通道堵死了。”
“大行科舉,則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是不是人才,科場走一遭。”
“公平,也省了麻煩!”
“......”
武則天沉默了。
“能行嗎?”老太太有點不確定。
現在的大周,包括大唐時期,還是以舉薦為主,恩蔭為輔。
畢竟這個時候,知識還是掌握在少數人手里。準確地說,是少數家族手中。叔叔舉薦侄子,或者子承父業,不是沒有道理的。
所以,舉薦和恩蔭才更有效率。
至于科舉......
科舉就是個幌子,朝廷那么大的用人量,單靠科舉考上來的那么幾個人是不可能供應的。
這也是武則天寧可殺了世家,讓天下亂一亂,也沒想過去大興科舉的原因。
在她的認知里,民間的寒門子弟畢竟是少數,科舉也興不起來。
不得不說,這就是時代的局限性了。
如果換了宋、明、清的任何一位皇帝,非笑話武則天是傻帽兒不可,太小看天下人“當官的決心了”。
殊不知,終大唐一朝,從科舉入仕的人才,加一塊兒也就幾百人。可是到了大宋,呵呵,幾百人?一科就錄用一千多的也不是沒有。
武則天擔心的這個事兒,根本就不存在。
其實,她現在要干的事兒和黃巢有什么區別呢?都是把世家殺了個干干凈凈。
不同的是,到了北宋時期,趙家是不得以而為之。
那時候,已經沒有世家了,文人家族更是少之又少。朝堂上有一個算一個都是爆發戶,更沒什么可舉薦、恩蔭的。
所以,趙家只能被動地收緊舉薦和恩蔭的用官渠道,轉而大力發展科舉。
而武則天現在,則是有選擇的余地。
事實上,在吳寧的影響下,老太太已經主動地走上了北宋的道路。
你看唄,廢除坊市,大力興商,這是不是宋朝的大方向?
如果她再大興科舉,那和兩宋就更近了。
而且!!
而且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大唐可不會重文輕武,大唐還有燕云屏障。不但有燕云屏障,整個亞州幾乎都是大唐的后花園。
這就...有點無敵了。
現在武老太太缺的就是一點點眼界,這是歷史的局限性,這個吳寧可以幫她彌補。
“陛下....陛下是不是擔心,科舉不能勝任選官之責?”
武則天抬頭,“子究,寒門仕子還是太少了。”
“陛下說的沒錯。”吳寧點頭,“可是,科舉之道既然是公平選拔,那為什么一定要是寒門仕子呢?十萬世家子弟不一樣可以通過科舉在朝為官嗎?”
“嗯?”武則天皺眉,“那世家必會死灰再燃!”
“制度變了啊!”吳寧緩聲道,“選官的權柄在陛下手中,而非世家族長。”
“再說,此次抄家,世家元氣大傷,靠陛下掌管的科舉是沒法翻身的。”
“可不同的是,陛下抄了世家的家,卻還用了他們的十萬文人,何樂而不為呢?”
“......”
也對!武則天有點動心了,她本來就是不執拗的人。
相反,老太太這一生嫁給了權力,也屈從于權力。只要于權有利,武老太太從來都是沒有原則的。
就好像她可以為了夢想而入宮,可以隱忍在寺廟里等待機會。
可以為了上位而討好關隴門閥,也可以為了打擊關隴門閥而立起七姓十家。
更可以為了打擊七姓十家而發展酷吏,現在為什么不能為了別的目的放世家一馬呢?
看了吳寧一眼,心中還有一絲疑慮,“那平民仕子還是沒有世家弟子有優勢,朝堂上不還是他們的天下嗎?”
“陛下!”吳寧淡然一笑,“微臣有一問請教陛下。”
“說!”
“陛下覺得,殺十萬文人、半數朝官對大周的負擔大,還是幾百座官營書院的負擔更大呢?”
“......”
“!!!!”
武則天又驚了!!
對哈,這小子太壞了!
擔心科舉世家弟子一家獨大,那就建書院唄!專教寒門子弟。
就算在大周全境各州都鋪上書院,那對朝廷來說也是負擔得起的啊!
此時,吳寧的聲音適時傳來:
“只要陛下敢放開平民的上升通道,敢給寒門仕子一個公平競爭的機會,臣保證,不出十年,必不會讓陛下失望!”
“......”
武則天沒接話,靜靜地看著吳寧。
她的心里此時已經有了決定。看著吳寧是因為......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嘉峪关市|
垦利县|
嘉义市|
确山县|
林口县|
石家庄市|
马关县|
汝城县|
大庆市|
札达县|
石棉县|
滨海县|
尉氏县|
大同县|
兴山县|
化隆|
全南县|
皋兰县|
土默特右旗|
明光市|
舞阳县|
轮台县|
兴海县|
垣曲县|
滨海县|
徐州市|
陆丰市|
乳源|
五常市|
宿迁市|
仪征市|
锡林郭勒盟|
荣成市|
阳春市|
明光市|
吕梁市|
道真|
子洲县|
桃源县|
武宣县|
婺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