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八百里鋼鉗10-《1640四海揚帆》
第(3/3)頁
隨著步兵接近,殘余的馬隊向左撤出戰場,他們急需休整重編,戰馬在短時間內也沒有再次作戰的能力。
韃靼人一般的馬兵攜帶有3匹馬,多為1匹戰馬2匹劣馬的配置,只有很有錢的士兵才能裝備更多戰馬。
剛才失敗的沖鋒意味著敵軍失去了他們大部分的翻盤能力。短時間內,岳托還能依靠的,只剩下并未投入戰場的千余巴牙喇前哨兵。
敵軍步兵戰線并不整齊,各鎮、各旗在行進中不免拉開了距離。他們的紅夷大炮在馬隊沖鋒的時候冷卻了炮管,此刻重新投入戰場。
聯軍步兵在部分地段恢復成橫隊和縱隊,隨著輕騎兵的來回掃蕩,他們很快就能恢復戰線。
步兵的交戰在全線展開,齊射已經蕩然無存,士兵依托各種地形結成隊列自由射擊。
自由射擊命中率比齊射高,敵軍倒下的速度很快,但沒有齊射對士氣的震撼打擊和精神沖擊,缺乏那種整齊的聲光效果。
敵軍在聯軍左翼正前方的1座設防村莊、丘陵,中央的村莊和右翼靠近江邊的村莊構成敵軍4個支撐點。
在右翼正前方,韃靼人抬著一種發射1磅炮彈的金龍炮進入戰場。1磅炮火力很貧弱,但這種炮成功填補了鳥槍和紅夷炮、佛朗機之間的火力空白,并且有良好的機動性,在道路很差且缺乏炮兵縱列和挽馬的中國戰場有其實用價值。
近衛軍以縱隊向左翼快速挺進,熊皮帽子和騎炮兵的大名已傳播到中原各地,岳樂知道這是聯軍最精銳的部隊,他被迫調動位于第二線的2鎮綠營向他的右翼開進,在斜后方伸展戰線。
守序繼續向右看去。
在水面戰場,數百艘舢板在西江上廝殺,槳帆戰艦高掛著戰旗,向外噴吐火舌。十余艘戰船燃著大火,隨水流飄蕩。
韃靼人的內河水師不弱,開出的賞格很高,明軍水師戰斗力優勢不明顯。
水師的目標第一是殲滅敵軍船隊,其次是奪取岳樂后路,浮橋。岳樂有3座浮橋,其中2座與北面三水大營相連,1座與肇慶府方向相連。
韃靼水師在西江兩岸構筑了兩座水城護衛浮橋,以船牌造浮動木城,鐵鎖四道橫于牌面,船上豎木柵,置大炮。
陳上川和楊彥迪攻擊三水浮橋,陳奇策攻擊另一座。由于敵軍控制了航道交匯口,兩支水師處于各自為戰的局面。
聯邦海軍主力并未投入在這場內河作戰中,僅有部分舢板和槳帆戰艦支援。
除了船頭和船尾的加農炮,槳帆戰艦兩舷的回旋炮與敵軍舢板上的佛朗機火力在同等水平,而機動靈活的舢板顯然比槳帆戰艦更不易被命中,所以進入火器時代后,傳統內河水戰大船勝小船定律失效了,兩軍作戰主力都是舢板,大艦只是起到支援輔助作用。
敵軍順流順風,是水上作戰最差的形勢。
內河作戰,最好的陣勢是逆風逆水,其次順風逆水,第三順水逆風。內河水面狹窄,順風順水一旦作戰不利一點調整余地都沒有了。
聯軍水師逆風逆水雖然有利于發揚火力,但主要的問題是推進困難,水上的戰斗一時半會完不了。
守序放下了望遠鏡,向身后看去。
炮彈激烈地在周圍咝咝呼嘯,重騎兵旅閃閃的胸甲泛著一片奪目的寒光,他們的戰馬躍躍欲奔,以致于快籠不住了。
第(3/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晴隆县|
平阴县|
芦山县|
阜新|
泗水县|
潞城市|
南澳县|
中西区|
江北区|
镇赉县|
乐平市|
广东省|
河南省|
息烽县|
佛坪县|
侯马市|
凌源市|
济源市|
随州市|
潮州市|
邛崃市|
电白县|
万宁市|
达州市|
沙坪坝区|
西畴县|
延川县|
滁州市|
凤城市|
马公市|
宝鸡市|
获嘉县|
文水县|
富顺县|
崇礼县|
炉霍县|
东乡|
苍梧县|
清河县|
屯昌县|
平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