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你多招募一些登州老兵,再挑1000人出來。” “我馬上辦。” “風期緊迫,你得抓緊。” “我明白。” 一周后,臺灣分艦隊抵達瓊州。 守序將廉州號、雷州號兩艘戰艦留給瓊州分艦隊司令科蒂尼奧。 臺灣分艦隊伯倫希爾、休伯利安,并臺北、宜蘭2艘新加入的戰利艦,及5艘護衛艦、通報艦。 巴納比船隊7艘單桅、雙桅海盜船,700余人。 張鵬飛16艘戎克船,1000士兵。 以及臺北航線恢復后,由60艘廣船組成的運輸船隊從瓊州揚帆北上。 控制北洋航線,開海道養兵,在朝鮮買糧,這就能實現養兵的正循環。 山東是北方糧賦大省,南方打得昏天黑地,八旗在北方休養生息,這哪行。 北方島嶼普遍面積小,很難種植主糧,最多種點蔬菜,而且到冬天苦寒,難以投入更多兵力。 但好處也很明顯,北方基地海陽島遠離岸邊,除非韃靼人建立一支可以決戰外海的水師,否則他們永遠無法攻克海陽島。 以海陽島為戰船過冬港口,進占遼東沿海島嶼。天津、山東、遼東數千里海岸線,可以登陸的地方很多,襲擊沿海,獲取人口物資,最差也能逼迫韃靼人在原本是后花園的北方投入巨資修建海防要塞。 守序在遼海每投入1個兵,1兩銀子,韃靼人就得投入20倍甚至更多的資源來防御。 遷界禁海原本在北方就是做做樣子。這種搞法殺敵500,自損3000,在不是很危急的地方,韃靼人也不愿用。新東江鎮一旦建立,山東肯定也得真玩遷界,那樣至少半個省的錢糧,韃靼人就不用指望了。 張鵬飛在臺北山東移民中又招募了1000人,戎克船隊擴大一倍。 加入新東江鎮的還有舟山張名振的部下,崇明海盜顧容,顧三麻子。 去年,張名振派顧容率60艘戰船北上,巡航山東、遼東、朝鮮,北方大震。這次顧榮就不是打一把就跑了,他率1500人成為新東江鎮成員。 這還不夠,守序在臺北召見滯留在此的前李朝水師統帥,平安道統軍使林慶業。 “林將軍。” “大統領。” “幾年前,我曾向你承諾,幫助你打回老家。現在時機已到,你準備好了嗎?” “我每日每夜都只想著一件事,向韃子復仇。” “很好,你有多少人?” “400。” “我給你8艘船,帶著你的兵回家吧。” 當前在位的李朝國君李淏曾在韃靼人那里做過人質,1649年回國登基。李淏是李朝最后一位有志于反抗韃靼人的國君,他為此做了很多準備,包括南下聯絡南明。 守序沒指望李朝在目前這個階段就旗幟鮮明的站隊,但只要李朝略微放松管理,新東江鎮就能就近購買到補給。而林慶業在李朝威望卓著,對新東江鎮將是很有力的臂助。 聯邦與李朝之間當然有很多歷史遺留問題,但新東江鎮是明朝的旗號,奉永歷天子之命北上山東收復失地,軍隊以海南明朝正規軍為主,與聯邦并無關系。 守序拿出從曾櫻那里搞的空白赦書,任命臺北官員山東人丁耀亢為山東布政使兼理關遼登招撫事。遠赴北洋開創基業,官當然要給到位,一來就是布政使的高官。 張鵬飛則繼承了老上司黃蜚當年的職務。右都督,東江鎮總兵,提督關遼登津水師便宜行事,掛平遼將軍印。 顧榮任都督僉事,登州總兵,掛平遼先鋒將軍印。 包括丁耀亢的標營在內,全軍共5000人,各色戰船70艘。 守序向出征將軍們敬酒。 “讓戰旗在北中國飄揚,你們將是反攻先鋒。”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