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古晉城,守序臨時官邸。 南風最早在南中國海爆發,向北推進。 濕熱的天氣,讓人坐著不動都會出汗。 勤務兵打開所有窗戶,海風帶著淡淡的咸味吹進來,帶走一些暑氣。 守序打開桌上的天主教事務報告,這是由聯邦宗教局起草,研究院修訂的版本。 序章抬頭是醒目的godgoldglory,西班牙在亞洲殖民地的3g原則。 菲律賓有70萬天主教徒,這些改宗的土著是西班牙在亞洲的基本盤。 天主教徒分屬多明我會、方濟各會、奧古斯丁會、耶穌會、奧古斯丁住院會,各修會均有成熟的教團組織。 天主教陛下腓力二世在菲律賓給個修會分配了教區,這些修會都有自己的地盤。 教會是菲律賓最大的地主,在馬尼拉附近的四個省,教會占有接近一半的田莊,耕作的農民實際都是教會的農奴。而耶穌會由于背后的軍事修會背景,甚至有一定武裝動員潛力。 在各大修會之上,有馬尼拉大主教,理論上所有修會都要服從大主教管理,但實際上,大主教確定能管到的,只有其出身的修會,其他修會是否服從大主教,要看主教的政治地位、在馬德里甚至梵蒂岡的政治資源,甚至是看心情。 大家上頭都有人,很多修會完全不理睬非本會出身的大主教。 這些修會或單獨,或聯合成立了9大慈善組織,這些慈善組織用募集來的資金發放貸款。 海貿是資金密集行業,馬尼拉大帆船貿易,中菲貿易對金融依賴性很強。 修會通過金融工具,控制了菲律賓最重要的經濟命脈。在這些“慈善”機構里,勢力最大的是第一同情兄弟會{theFirstbrotherhoodofmercy},在第一同情兄弟會面前,西班牙國王的命令往往就跟廢紙差不多一個檔次。 馬尼拉大主教屬下,有一個隸屬于新西班牙神圣質詢法庭的特派專員。那是個異端審判庭,包括菲律賓都督在內,所有西班牙官員都受到異端審判庭的監督。 西班牙征服菲律賓早期,連續幾任都督是軍事強人,教會在與他們斗爭的過程中處于下風。但鐵打的衙門流水的官,教會控制了經濟,控制了教育,控制了信仰。 都督有槍,大主教有異端裁判所和絕罰令。斗到現在,毫無疑問,教會是菲律賓最強大的政治勢力,教會決定的事情,都督無力反對。 守序不了解教會,但他了解修士。正如被起義的華人水手砍頭的菲律賓都督達斯納哈里斯所說,教會從頭至尾,從大主教到最低級的僧侶,全都是精明的商人,不亞于最世俗、最熟練的商人。 臺北曾是多明我會的教區,10年前聯邦攻占臺北府,守序并未驅離多明我會的修士。 教會的利益與西班牙王室明顯存在差異,他們第一目標是為神收集更多信徒,第二目標是黃金,有時這兩個目標的順序也會顛倒,更多時候則是因果關系。更多信徒,同時意味著更多黃金。 幾大修會中,耶穌會控制了澳門,明里暗里排斥其他修會的教士,自1562年開始,耶穌會就進入中國傳教。通過澳門這個窗口,耶穌會成為中國大陸傳教業績第一的修會。 中國有近億人口,隨著澳門在政治立場上轉而支持韃靼人,耶穌會大舉進入北京韃靼人宮廷,這讓其他修會都很眼紅。 多明我會把臺北劃入傳教區,目的不是小小的臺灣島,他們更主要是想通過臺北進入中國大陸傳教。 多明我會在1631年進入中國,比耶穌會晚太多,傳教步履維艱。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