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雷州、高州、廉州是南方海防、邊防、瑤防重點地區,明朝在三府修建了不少磚石城堡。這些城堡不大,一般周長在300—400丈,墻高5米,稱不上要塞險郡,可對撤退到海邊的各部軍隊來說,這些城池是他們最好的立足點。只要略加修繕就能安頓他們的官兵家屬。 雷州劃出的內層防御圈是雷州府海康城南的南渡河,南渡河以南,包括全部徐聞縣和大部海康縣由海南布政分司直管,河北則交給外圍各守衛部隊。 在粵西實控區以內,內層防御圈以外,共有雷州府城海康縣、遂溪縣、化州城、石城縣四座州縣城,樂民千戶所一所城,湛川巡檢司、零緣巡檢司、橫山堡、白鴿門水寨四座次級城堡,以及數十座面積更小的營堡。 各次級營堡都筑有城樓,不比州縣那么漂亮,單純的軍事堡壘顏色樣式樸素。 州縣基礎設施相對完善,可作為各部明軍大本營,其余城堡則可作為下屬軍將們的屯軍之所。 安置這些軍隊要掛一張明朝的皮。 曾櫻年紀大了,老人家身體不適合再在海峽兩岸來回跑。海北道需要一位主官,守序與曾櫻商量后選擇了張孝起,曾櫻承制拜張孝起為高雷巡撫。張孝起在敗軍中挑選400江西兵建撫標,巡撫衙門設在雷州府城海康縣。 海康縣在南渡河北,與臨近的白鴿門水城一并歸巡撫直屬。 巡撫實際不管民政,南渡河北土地劃給各軍,由他們自行管理,錢糧聽其自便。州縣城和城堡作為各軍老營駐地,但防區并未按照原本的縣境劃分,更多是取山脈、河流等天然障礙為界。 守序需要安置的軍隊分五大部,分別為小袁營袁安國、贛軍曹大鎬等、楚軍數鎮、郁林梁士奕和龍門島的楊彥迪。 楊彥迪是防城鄧耀派過來協防的水師,他不是潰軍,安置起來最簡單。守序將湛川巡檢司城和南三島劃給楊彥迪駐守,南三島離吳川縣近在咫尺,楊彥迪駐軍在此也能與他的老上司李明忠相互呼應。 郁林守將梁士奕與瓊州合作經年,雙方已經建立一定程度的信任。梁士奕不敢守在郁林直面忠貞營,海南明軍得以接管郁林,梁士奕率部南撤。這支明軍已有相當一部分轉移到后江府,剩下的作戰部隊,守序將他們安置在曹君輔撤出后的樂民千戶所。 小袁營人數最多,守序將他們安置在石城縣,該縣有單獨注入北部灣的九洲江。這條江水系眾多,通航里程有100多公里,內河平底船可一直沿江上溯到郁林州陸川縣。從地理上劃分,陸川縣可從郁林劃出,與石城縣合并成一個戰區。守序將石城縣升為廉江州,交由小袁營防御。 陸川縣交給與小袁營關系密切的贛軍曹大鎬部。九洲江由兩部共享,出海口的零緣巡檢司城也給他們。贛軍畢竟是曾櫻的家鄉部隊,肯定要適度優待。 最后是楚軍。楚軍承受韃靼人主力打擊,在過去幾年中戰斗過得最艱苦,建制散亂,沒有一支核心部隊。撤到粵西的楚軍來自七八個部隊,軍紀有好有壞。 守序微笑著向其中一位將領伸出手,“向明時將軍,久違了。”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