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西營登場,南明即將掀開最后的篇章,守序得為那天到來做好準備。 地圖上清晰地標出粵西外圍各鎮明軍的防區。包括高州在內,粵西外圍山區州縣明軍派系眾多。除去李元胤、陳邦傅等大軍頭,原本較成規模的有德慶州董方策、羅定州羅成基、高州李明忠、郁林州梁士奕、南寧徐彪、李雅。 南寧這支已經不存在了。慶國公陳邦傅無力收復南寧府,他將忠貞營李過、高一功引來。忠貞營的戰斗力當然碾壓廣西地方軍閥,李過上陣,三下五除二砍瓜切菜般滅掉南寧徐彪李雅,殺徐彪全家。 這位徐彪將軍從尚未反正的李成棟手上收復南寧府,頗是有些戰功的人。沒死于國戰,全家慘死于明軍內戰,著實有些可惜。徐彪的死讓他的盟友郁林總兵梁士奕驚恐萬分,忠貞營如泰山壓頂般橫在郁林門口,梁士奕無奈徹底倒向瓊州。海南明軍順勢接管郁林直至北流江河谷容縣、岑溪縣、容縣防務。 李過、高一功倒也沒逼人太甚,忠貞營在1年內,從夔門一路退到南寧,轉戰幾千里,損失極大。他們停在南寧府休養生息,于土司中征兵征馬,舔舐傷口,暫時沒有進一步的動作。 此外,賀州來的移民大隊從藤縣經北流江、南流江抵達粵西。這些明軍、農民軍建制大體完整,保存有一定戰斗力。 針對這些外圍部隊,守序得早做謀劃。如何安置撤退明軍是個非常棘手的問題。 守序近來讓海南所有官員學習兩個案例。 第一個案例是高杰部。 弘光年,南京朝廷禁止瓜洲渡高杰殘部退入江南,這當然有充足的理由。四鎮潰軍跑到哪里,哪里糜爛成一片。江南是南明最后的財賦重地,一旦被四鎮潰軍搞亂,南京朝廷也不用再玩了。金山堡、焦山堡炮擊潰軍導致高杰殘部幾乎全部投降,成為韃靼人南下的先鋒部隊。這些綠營兵戰斗力強,如郭虎、高進庫、張天祿等鎮到現在也是韃靼人在各個戰場的骨干力量。 第二個案例是楊展部。 楊展是四川明將。張獻忠占領四川,楊展在成都被俘。憑著過人的武力,楊展成功越獄,在嘉定堅持抵抗。豪格屠四川,楊展更是成為明朝在四川的中流砥柱。楊展軍紀很好,他不偷不搶,在嘉定屯田養軍。川南一方土地,賴楊展得全。四川被張獻忠和韃靼人來回屠殺,嘉定儼然成亂世中的世外桃源,保全了很多人性命。 楊展接納了兩部退入嘉定的友軍,給他們防區、糧餉。可人心深不見底,這兩部友軍覬覦嘉定的財富,設下鴻門宴殺掉楊展,攻占嘉定府。他們在楊展家什么錢都沒搜出來,把楊展的妻子吊起來嚴刑拷打,最后失望地發現,楊展家中毫無余財,嘉定總兵把所有的錢都用來養兵,賑濟百姓了。 一位于國忠誠,德才兼備的良將,就這樣死于明朝友軍之手。亂世中容不得半點疏忽,楊展一時大意,對友軍失去防范,付出代價極為慘重。身死族滅,妻兒受盡折磨。嘉定府這塊四川最后的樂土從此消失。因楊展而勉力在嘉定生存的四川百姓,被軍閥屠戮殆盡,妻女淪為匪兵玩物。 楊展實在太過可惜,在海南軍民中引起強烈共鳴。甚至有人援引楊展案,說出海南不需要友軍的言論。這當然也不行,太偏激了。現實案例就擺在海南軍民眼前,上一個未被接納的明軍,高杰余部郭虎等綠營強鎮這會正圍攻廣州。 接納不是,不接納也不是,兩個矛盾的案例一度讓海南官員們無所適從,所有人一片茫然。 潰軍潰官實際上是南明未淪陷區官員們面臨的共同問題。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