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執政官,我們不能忽視高州明軍的力量。為了雷廉二州的安全,我建議由我們出面整合當地明軍。” 高州府包括化州、茂名、信宜、石城「廉江」、電白,一州4縣。面積很大,人口與廉州在一個等級,只有1萬5000戶。這是因為高州華夷雜處,有更多的隱戶,實際人口比明朝官方掌握的更多。 高州地處防瑤前線,明軍戰斗力較強。明朝向來以狼兵、獞兵防瑤,高州僅各縣駐防狼兵就多達2400人,獞兵亦有300人。這些少民在粵西的山區能發揮他們最大的戰斗力,再輔以水師,高州明軍是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 高州有數萬可以移民的人口,也是粵西最重要的外圍陣地。 守序考慮再三,“德夫,你等我仔細想一想。” 與軍閥做生意是一回事,建立軍事合作又是另一回事,守序需要理一理頭緒。 李明忠出身東江鎮,年輕時隨毛文龍在遼東打天下,與孔有德、尚可喜、耿仲明是老相識。他現在掛的頭銜是海康伯、中軍都督府都督,掛寧武將軍印,提督高雷瓊州,兼理糧餉,聯絡義師,便宜行事。 南明亂封官銜,李明忠掛著高雷廉瓊提督,實際只能管到高州。高州府也不止李明忠一家,電白由陸展控制,信宜縣由葉標、施尚義控制。李明忠切實掌握的是府城茂名縣、吳川縣、化州和石城縣。 李明忠在粵西威望比較高,狼兵、獞兵都聽他號令,防城鄧耀、楊彥迪曾是李明忠的部將,這兩部的水師李明忠必要時也能調動。 軍閥大多數反復無常,與他們合作是柄雙刃劍。確實,到現在這個份上,永歷朝廷下屬的南明軍閥大部分堅持抗韃到底。即便到了山窮水盡時,也只有少數人剃發投降。可這并不能說明他們很安全,軍閥既與韃靼人作戰,也會砍殺盟友,侵奪盟友的地盤。一度與曾櫻爭奪瓊州控制權的高雷廉瓊巡撫洪天擢就是死于李明忠之手。李明忠沒有君令,擅殺文官巡撫,在南明武將中,他當然不是個善茬。 “德夫,李明忠提了什么條件?也是婆羅洲的退路嗎?” “是的,執政官。” “古晉行政區的面積夠大,他想要塊地這沒問題,但茂名確實不在我的計劃內。” “執政官,在我們的勸說下,李明忠將防御重點放在了吳川縣城。” 吳川縣與寧川守御千戶所同城,鑒江、梅江、袂花江三河匯聚在吳川城附近,鑒江從西城墻下流過,梅江、袂花江從東城墻下流過,以一城控制三條河出海口,吳川縣是頂級的戰略要地。 “你去告訴李明忠。請他自行組織茂名縣去婆羅洲的移民,我可以提供大炮軍火支持他將吳川縣城要塞化,條件是他獻出化州、石城二地。” 守序認為,李明忠只有3000多有戰斗力的兵,最多只能守住吳川縣,其他地方超出了他的能力。而騰出化州、石城等地,正好可以用來安置賀州南下的移民大隊。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