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人事調整-《1640四海揚帆》
第(2/3)頁
曾植安排的廉州知府是前欽州知州,現任文昌州知州的周瑾。廉州府是欽州的頂頭上司,廉州只有3座民城,分別是附廓府城的合浦縣,欽州和靈山縣。靈山縣由欽州管轄,廉州知府實際僅直屬一縣。周瑾做欽州知州時,管轄三城中的兩城,對本府的情況很熟悉。
廉州是兩廣地方最復雜的一個府,西面是苗蠻土司,東面是瑤漢山匪,東南面是民海盜老巢。
明朝征安南不成,反而把欽州的防城港給丟了。
安南在欽州地面設置了萬寧州、永安州、新安洲等地方建制。明英宗時正統皇帝試圖收復失地,卻又倒霉地遇到土木堡大敗。此后的明朝就沒了收復失地的念想,承認安南對防城港一帶的統治權,算是明朝為數不多的一次割地。嘉靖皇帝曾就收復防城港事咨詢廣東,遭到上下一致強烈反對,不了了之。后世是法國人將這塊領土歸還給滿清政府,防城港才重入華夏版圖。
安南復國后也不太平,出了幾次內亂。防城港區當地欽州四垌站在莫氏一邊,黎氏戰勝莫氏,有不少屬于莫氏的安南軍隊潰逃到了防城港。與當地的欽州四垌一起,肆掠北部灣。這幫安南海盜最成功的一次行動是在萬歷35年攻陷欽州城,惹出大亂子。
萬歷派兵平息了這次大規模海盜侵襲,但明朝自上而下徹底對這幫在明朝和安南之間搖擺的屬夷失去了興趣。干脆斷絕華夷貿易,在防城港北筑防城軍城,屏蔽欽州灣西側,連原屬明朝的國土一并放棄。從防城港永安州等地至安南邊界的領土由安南實際統治,崇禎年安南軍隊直接開到名義上的大明國土征丁收稅。
廉州知府管轄的錢糧稅賦沒多少,卻要面對錯綜復雜的外交環境和內部平叛,在以往就是個苦差。現在的情況比以前還要復雜,去年李成棟兵臨海峽,曾櫻放棄海北道。石城鎮國將軍朱統鑒和當地的貢生上官星拱、陳瑾等起兵南下與韃靼人作戰,瓊州明軍曾與他們短暫聯合行動。
戰后,曾櫻將欽江上游靈山縣送給朱統鑒等盟軍駐扎,錢糧稅賦聽其自便。靈山縣雖是欽州屬縣,財政收入和人口卻是欽州本級的兩倍,在廉州府僅次于府治合浦縣。
除了三座民城,廉州尚有兩座較大的軍城。分別是位于雷廉二府交界處的永安守御千戶所和邊界上的防城堡。
兩座城的規制類似,周長400余丈的方形軍堡,有四座城門,城樓敵臺甕城等設施一應俱全。駐防永安所的衛所旗軍和防城堡的營兵均已撤空。
曾櫻將永安所贈給在去年收復雷州時立下大功的王之瀚、王之鑒兄弟。王家兄弟控制了自鐵山灣至樂民千戶所的海岸線,除了永安所,他們還占據了高州府石城縣的零緣巡檢司城。因成棟反正和閻可義劫掠重新倒向明朝的民也有部分在他們麾下。
防城堡則送給了鄧耀。
鄧耀控制了整個欽州灣。按當地漁民的說法,欽州灣有72徑,海況很復雜,只有當地人能搞清楚。鄧耀以龍門島港為大本營,向南占據牙山。這位鄧耀與安南有密切的聯系。為酬謝他的功勞,并獲得欽州灣的通行權,曾櫻將防城堡也送給了他。以灘營河為界,河道南邊的防城、如昔巡檢司全歸鄧耀,賦稅錢糧自便。那些山區的夷人村垌明朝政府收不了稅,有著安南背景的鄧耀反而有辦法予以利用。
欽州一地向稱沖、繁、難,治理起來非常麻煩,賦稅也很少,和平年間的全口徑賦稅不過1萬銀糧。守序的意思,除了耕作和數百維持治安的守軍,其余人口逐步南撤海南島。在守序眼里,絕對防御圈內最好由瓊州直屬軍隊控制。外圍的城池必要時都可放棄,南逃的明軍數量越來越多,瓊州也需要留出地盤安置他們。
處理完人事,守序在瓊州府暫住了幾天,直到張時杰的遠征軍編組完成。來自瓊州各地的2500援軍整裝待發。
由于有穩定的一府地盤,瓊州明軍裝備雖然低劣,卻做到了大致齊整。
輜重配齊了帳篷。這非常難得,明軍現在沒多少軍隊能有足夠的帳篷。湖廣的軍隊風餐露宿,日曬雨淋,病亡率非常高。瓊州能用帆布和皮具湊齊帳篷,也要多虧了本島已有的紡織和畜牧業。
炮兵火力由4門4磅鐵炮和8門佛朗機組成,火炮均為精心挑選。
軍中的鐵甲很少,披甲率不到20%。明軍的北方邊軍披甲率相當高,接近百分之百。南方比起來就差遠了,這500具不同式樣的鐵甲還是全力湊出來的。
一半士兵裝備了火器,鳥銃或是三眼銃為主,剩下為藤牌和長槍等肉搏步兵。長槍兵基本為漢人,500名藤牌兵抽調自海南島41座黎垌。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延寿县|
牡丹江市|
德格县|
东丰县|
甘德县|
上栗县|
宁陕县|
图们市|
镇坪县|
延边|
珲春市|
龙岩市|
德保县|
久治县|
八宿县|
交口县|
全椒县|
萨嘎县|
新竹县|
盐池县|
色达县|
怀集县|
临朐县|
集安市|
喀喇|
沙坪坝区|
镇安县|
从化市|
即墨市|
松江区|
藁城市|
仁寿县|
双桥区|
晋州市|
卢氏县|
巴青县|
宁阳县|
新绛县|
隆昌县|
土默特右旗|
花莲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