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35章 瓊海壁壘的總設計師,何良燾-《1640四海揚帆》


    第(2/3)頁

    匾敵臺即城墻上增筑的小型銳角堡,從原先的馬面堡修改而來。獨敵臺即護衛城門的半月堡。

    崇禎九年,雄縣被建虜攻克,當地群眾逃進白洋淀,倒是沒受到太多的生命損失。建虜撤軍后,鄉紳馬維誠主持重建雄縣要塞,到完工時雄縣擁有10座銳角銃臺,是大陸唯一一座完整的大棱堡。自棱堡筑成后,雄縣再未遭遇兵火。

    以守序看來,中國棱堡工程的起源,何良燾與韓云等人所學應當也是意大利軍事工程師Jacopo.Fusto.castriotto所著,1564年出版的《DellaFortificationedellecitta》{即《論城市設防》}。castriotto曾擔任過法國國王的城防工程總監,是棱堡建筑領域的權威人物。

    臨高堡倒沒有完全照搬意大利要塞式樣,結合本地情況有了些改良。為節約土方,各銳角堡、半月堡高度均不及城墻,比城墻低了1米多。有了城門處的城樓,臨高棱堡也省略掉了塔樓一項。

    “按何先生所說,銃臺與城墻最好等高,但瓊海壁壘工程浩繁,建虜進軍速度太快,何先生便將銳角銃臺高度降低了一些,以求早日完工。”

    能結合國情適時改良,節約人力和經費,對棱堡防御力卻沒有太大影響。這位何先生是高手啊,守序對他愈發感興趣起來。

    曾文德繼續向介紹何良燾的生平,這位長期居住在澳門的何良燾前半生經歷頗為簡單。何良燾浙江杭州府仁和縣人,長于澳門,篤信天主教,在澳門一步一個腳印,升至別名“城市命運”的澳門首席五人翻譯小組。

    曾文德道:“西洋炮和西式銃臺二途,徐光啟和他的門生孫元化雖明其說,卻未見其制。以家父觀之,他所見過的人中,只有何良燾既熟悉大炮又熟悉銃臺。”

    守序表示很理解。如果只看圖,修筑棱堡很簡單。城墻四角延伸出去一個三角堡就好了嘛。其中難點在依托地形設置的銳角度數。徐光啟和孫元化雖然長期號召興建西式銃臺,他們本人卻不懂這些,所以明朝在修建棱堡上一直是雷聲大雨點小,并無太多進展。

    20多年前,何良燾尚且年輕時,澳門遭遇荷英聯合艦隊入侵,如果不是馬尼拉在戰前增援了4艘大帆船和20門守城重炮,澳門當時就完了。這件事大大刺激了澳門政府,隨后葡萄牙人修筑了沙梨頭、圣保祿、東望洋、西望洋、媽閣、燒灰爐、嘉思欄、仁伯爵8座要塞。

    其中圣保祿要塞為邊長100步的四角棱堡,燒灰爐要塞為三角狀炮臺,馬閣炮臺為長150步,寬55步,依托地勢建為雙層的半圓狀大型炮臺。澳門要塞群基本完整復制了歐洲現有要塞筑城技術,各種防御工事門類齊全。這給了何良燾豐富的實踐經驗。

    與興建炮臺同時,鑄造大匠manueltavaresbocarro從果阿抵達澳門,在馬尼拉派出人員的協助下,在澳門建成王家鑄炮廠,即著名的卜加勞炮廠。

    何良燾既有在澳門卜加勞工廠鑄炮的經驗,也親身參與了整個澳門防御體系的設計修筑工作。,大約是中國唯一既懂鑄炮,又懂棱堡施工的工程師。孫元化的《西法神機》,張燾、孫學詩的《西洋火攻神器說》,甚至包括廣東總兵何如賓的《西洋火攻神器說》,全部翻譯自《實用炮學手冊》,其間甚多似是而非之處,而翻譯轉抄時,文人隨意更換詞組造成的理解錯誤更是比比皆是,差之毫厘謬以千里,其實那些書并無太多參考價值。只有《祝融佐理》是由真正懂這些的何良燾所著,具備較高的實用價值。

    守序邁步登上臨高堡面向東北方的正敵臺,一號銳角堡。堡壘從馬面延伸出10丈長,左右底端長15丈。三門生鐵鑄造的大炮架設其上,炮口沖外。2門主要發射霰彈的大將軍炮從銳角堡底端向兩翼伸出,與兩側城墻上的匾敵臺相對。其余鳥銃、三眼銃等火器一應俱全。雖然武器略顯破舊難看,但在這棱堡上,卻不失為殺人的利器。

    三門大炮的炮身上刻有銘文,“瓊州府海防同知何良燾監制”。守序**炮身上粗糙的范縫,同樣是采用便于快速鑄造的塊范法。只是產自三亞的優質生鐵,賦予了這門炮遠超過大陸上同類火炮的身管壽命。

    曾文德將這門大炮的數據表遞過來。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曲阳县| SHOW| 天津市| 永川市| 屏山县| 南汇区| 安多县| 麻阳| 德清县| 元朗区| 屯昌县| 奎屯市| 漳平市| 永福县| 静海县| 枣庄市| 恩平市| 安岳县| 皋兰县| 商洛市| 本溪| 冀州市| 怀仁县| 柳州市| 耒阳市| 揭东县| 唐河县| 彰化市| 库车县| 甘洛县| 陇川县| 神农架林区| 晋宁县| 蒙山县| 靖安县| 西丰县| 西吉县| 荥经县| 苏尼特右旗| 筠连县| 天长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