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梅登:“什么時候動手?” 守序:“決定了就馬上動手。” 梅登:“好吧,我去聯絡卡隆,但愿不要太刺激到他。” “錢什么的,多花一點不怕,”守序道,“機會難得。” 大肚番在統御亞洲海洋的巴達維亞眼里,只是一個不值一提的小小土番部落,沒有經濟利益也沒有威脅。只要臺灣行政長官略動些手腳,巴達維亞不會關注到臺灣一條小河引起的邊界變化。 交接期間,工作最容易陷入停滯。接任的官員還沒來,在任的官員心思已經飛到東印度委員會那幾張椅子上去了。像卡隆一樣將工作靈活性和原則性結合這么好的臺灣長官,可遇不可求。僅僅只是招募幾個船匠太浪費了。 島上聚集了5000多明軍,這種機會也很難再有。守序原計劃的是將上海的明軍放在臺灣,邢夫人安置到后江府與真臘廣南交界的地區。高杰余部還在基隆港內的船上,放到臺中,對他們來說也是個放松,有利于緩解士兵緊張的情緒。 兩個殖民者在不經意間就決定了數萬人的命運。具體的攻擊計劃將由陸軍和明軍商議執行,守序和梅登的話題又回到造船上。 海軍造艦章程已定稿的這部分中,最后一型戰艦是雙桅brig,即金城所稱的護衛艦。 加勒比海盜對縱帆船最有心得,因此頭兩批雙桅護衛艦全都是縱帆船型。經過幾年使用經驗的總結,海軍對雙桅縱帆船表現不是太滿意。船腹過于豐滿導致最大航速未超過10節。雖然馬尼拉沒有一條船能比它們快,可海軍依舊修改了船型。 新的章程里,只有單桅通報艦使用縱帆船型。所有在建和已建的雙桅船都做改裝,原有的雙桅上緣斜桁帆和后桅桿頂帆繼續保留,前桅正面布置上中下三面橫帆。金城之前造的軍艦還是歐洲的老習慣,船尾吃水偏深。設計上在前桅加橫帆有冗余。 新建護衛艦長寬比稍高,水下艦型略瘦削。是將縱帆與橫帆結合的輕型戰艦,風向不利或是躲避強大敵軍時收起橫帆,用斜桁帆駛入逆風里。順風時則張開橫帆,航速比原先的船型更快。 西礁號與羅浮號兩艘縱帆船是臺灣第一批改完的戰艦,正在海試。因此未參與到之前的北上增援船隊中。 以金城目前的造船水平,只能到此為止了,沒有一艘全帆裝戰艦——巡航艦和海上女皇,戰列線炮船。 如果不想蠻干,大型軍艦設計師和船匠,只能由依托歐洲來解決。守序與英國東印度公司特使約在年初見面,此時他應該已到了金城。 ———— 注:1.弗朗索瓦.卡隆就是本書前面章節提到的那位荷蘭東印度公司奇人,以荷蘭東印度委員會成員之尊跳槽去了法國東印度公司,任法國公司亞洲主管。法荷戰爭期間,曾率一只法國艦隊威逼錫蘭。此人在荷蘭國內的評價,大概和吳三桂在中國差不多吧。 2.維基上說五月花號是笛型船,應該不對。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