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立國五年,國防部完成了造艦章程開頭的幾個船型。 其中涉及純粹民船的部分不多,除了規定把舵從搖擺升降改成歐式舵,其他造成什么樣船主隨意。 得到海軍贊助部分造船費的運輸船,除了改舵,普遍設置了桅桿前后支索與幾根側支索。增加首斜桅和前支索帆,第三根桅桿裝斜桁帆,主硬帆上再加頂軟帆。船身全部取廣船式。 這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革新。日本20年前的朱印船就已經是這樣了。 日本官方與歐洲列強接觸比中國更深,自行建造過蓋倫船。在朱印船早期,日本一般是直接購買廣船。日本使用廣船十幾年,他們有了自己的體會。到后期朱印船中的荒木船和末次船,已是集中日歐三家之長。 有一部分朱印船在暹羅訂造,南洋的船匠對此船型比較熟悉。金城海軍的要求是贊助的商船使用三桅,舍棄戎克船的雙桅船制,把朱印船后短桅上的三角帆換成斜桁帆。 民船大小覆蓋面比較廣。海軍贊助的運輸船則集中在船身長7丈半至11丈{不計首斜桅}的中大型廣船上,排水量約是120噸至500噸。 海軍暫時尚未建造完全自屬的運輸船,臺灣倒是打算自己干了。臺灣木材品種多,從南部熱帶雨林到海拔3000米的針葉林,門類齊全,一些質量介于戎克船和戰艦之間的船材可以用來造武裝商船。 商船首先要控制成本,梅登打算把龍骨長控制在20米,臺灣25米以下櫸木龍骨料較多。 船板使用次級橡木,豎三桅帶艉樓,前桅主桅各兩帆,6門輕型火炮,航速武裝和操船人員尚可。較高的船舷能抵御輕武裝的海盜,艉樓艙房可招待重要的顧客。 守序一看他的方案,荷蘭人的風格基礎上略改帆裝。 荷蘭人的亞哈特船成功結合了成本,船速,并具有一定武裝,簡潔的帆面節約操船人力,是這個時代輕中型帆船的合理選擇。美國著名的五月花號就是一艘20米長的亞哈特。 守序有些好奇,“你找到會造亞哈特船的船匠了?” 梅登嘴角泛起微笑,“荷蘭現任熱蘭遮行政長官佛朗索瓦.卡隆馬上要調往巴達維亞了,如果不出意外,他這次能順利進入東印度委員會。巴達維亞船塢有一批德國船匠服役期快滿了,我拜托他幫我雇傭幾個到臺灣來。” 荷蘭公司雙層船殼,船底后端帶平方形尾,船頭有突出大鳥喙的東印度大帆船構造與現在的戰列艦差不了多少,在歐洲必要時也能拉上戰列線參與海上決戰。 這種船臺灣肯定造不了,梅登要造的亞哈特船荷蘭人一般稱為快船,龍骨長20多米,與雙桅護衛艦差不多,只要有經驗的船匠到位,上手不難。 梅登:“我打算略做修改,取消最上層艉樓,降低重心。將水線上內傾船身改為墻式,降低肋骨彎曲度,便于加工。“ “行不行啊,你造出來的船別一下水就翻了。“ “20米,我試試看,也許能成呢,我不缺木頭。在亞洲也不用過多考慮甲板面積丈量稅的問題。“ “好吧“,守序懶得管了,多試試積累經驗也好。 “你怎么和卡隆搭上線的?”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