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再臨臺北-《1640四海揚帆》
第(2/3)頁
守序決定上岸休息,活動下筋骨。澎湖群島的地面挺平,石頭很多,島上沒什么樹,只有野草生長。
當年荷蘭人修筑的城堡在媽宮澳西側海岸。城堡周長約600米,建材用的是糖水調灰作為石塊的粘合劑,與熱蘭遮城堡一樣堅固。除了澎湖主堡,媽宮澳附近還有數座城堡。其中暗澳城是俞大猷所建,明軍修建的城堡質量很不好,城墻都傾塌了,現在只剩下一片殘磚剩瓦。瓦硐城也是荷蘭人所建,位于瓦硐澳。在主島的大城山頂,荷蘭人還修筑有一座大型炮臺,周長近400米。
澎湖現在由荷蘭人實際控制,航行在臺灣海峽的大蓋倫船均以媽宮澳為來往日本的補給點。大多去日本的荷蘭船都會在船上裝些水牛,熱蘭遮會派船在媽宮澳轉運到臺南。
荷蘭人遵守了與明朝簽訂的條約,雖然實際控制澎湖,而且城堡也都尚在,但他們沒有派兵駐扎。守序行走在城堡的雜草之間,一些廢棄的鐵炮傾倒在地上。荷蘭人和明軍撤離時都沒有帶走大炮,簡單拆毀炮架后,丟棄在了本島。荷蘭前任的臺灣行政長官普特曼斯后來曾派人來澎湖回收這些大炮,但不知什么原因,這件事不了了之了。銹跡斑斑的炮筒就這么躺在那里,一直無人問津。
對荷蘭人來說這是廢鐵,可對缺乏鐵器的臺北,這些都是上好的原料。守序讓孤山回船隊找人,搜索全島,把荷明兩軍不要的廢鐵全都打包裝船。澎湖曾經是許多勢力爭斗的戰場,除了大炮,還有很多其他廢棄的兵器,守序在這里撿到一百多噸破爛。
窮,真是原罪。守序感慨著。
三天后,船隊繼續北上,抵達淡水港。距離上次離開臺灣已經一年半,淡水河右岸,八里坌山下,淡水堡炮臺向艦隊鳴禮炮9響,這是臺灣這段時間第一次見到來自金城的增援艦隊。
守序注意到,淡水河左岸一座四角棱堡已經奠基,正在施工中。
淡水堡守備隊司令是守序以前的華人衛隊長蔡元定,他見到守序后露出一臉的驚喜之色。“大人,我沒想到是您來了,不然肯定會鳴21響禮炮。”
守序擺手示意無妨,他這次北上比較低調,船上沒掛他的提督將旗和逆戟鯨紋章旗。他指著荷蘭商館旁邊停泊的2艘亞哈特船,“那兩艘荷蘭船都是去日本的嗎?”
“是的大人,荷蘭商船阿非利加號和貝爾格號在淡水避風順便收購我們的鹿皮。”
“他們用什么支付?”
“還是印度棉布。”
守序想了想,“你去找威瑟林商量商量,能否增加大米的支付額度。”
蔡元定有些為難,“大人,貿易的事你應該去找梅登總督或是博格斯專員,他們都在基隆。”
梅登的職務是臺北行政長官,不過私下里這些士兵都習慣稱他總督。
“你說的對,你現在只是一個城堡的駐軍司令,管不到貿易的事。”守序拍了拍腦門,“元定,我打算視察一下臺北平原,你來做向導。”
“是,大人。”
守序和蔡元定帶著一隊衛兵換乘長艇,升起風帆,駛向淡水河上游。夏天也是臺北瘧疾高發季節,守序不打算登岸,就乘著長艇沿淡水河上溯看一看。
臺灣的河流均發源自中央山脈,總體特征是落差大,季節性強,汛期流速很快。因為山洪頻發,河岸在急流沖刷之下,傾塌現象比較頻繁。臺灣大多數河道不僅沒有通航價值,而且因為頻繁改道,對農業生產的影響很不利。
淡水河從山中出來向北流,河道蜿蜒曲折,臺北的降雨量偏大,常年穩定在2000mm左右,造就了淡水河河道相對穩定,季節變化較小。這是臺灣唯一具備通航價值的河流,自下游大溪以下,通小型帆船。
淡水河兩岸星散著一些移民莊屯,磚屋不多,還是以高腳屋為主,屋頂鋪的是棕櫚葉和椰樹葉。
“這些木屋能擋住臺風嗎?”
蔡元定搖搖頭,“擋不住。臺風一來,屋頂就會被刮跑。”
“那為什么不多建磚屋?”
“主要是沒錢,磚屋修起來比較貴。而且梅總督比較磚屋和高腳木屋后,說高腳屋干燥,通風好,對移民的身體更健康。”
“那臺風來了怎么辦?”
“臺風來了,村子里會提前發警報,所有人都躲到村中的公祠,也就是那幾座磚屋里。高腳屋的屋頂容易被吹跑,但修起來也簡單。等臺風走了再重建。”
守序一嘆,臺風是臺灣面臨的最主要的天災,每次臺風過境都會造成很大經濟損失,但這一點辦法都沒有,只能硬扛。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星子县|
英德市|
安西县|
大新县|
布拖县|
平原县|
岳西县|
绍兴市|
南宫市|
泾阳县|
鹿邑县|
金湖县|
元阳县|
宁化县|
静乐县|
县级市|
内丘县|
神池县|
清远市|
乐至县|
图片|
乐清市|
札达县|
桦川县|
千阳县|
潼关县|
勐海县|
恩平市|
吴堡县|
改则县|
神木县|
威远县|
凤翔县|
右玉县|
扬中市|
绥棱县|
石景山区|
葫芦岛市|
巨鹿县|
绵竹市|
三门峡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