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梅登一直沒說話,此時冷笑了幾聲,開口道,“我看倒未必。熱蘭遮堡雖然在亞洲也能稱大型棱堡,火力強大儲備充足。但這座城有致命缺陷。” 蒙達有點被梅登的大話嚇住了,“爵爺這是何意?” 梅登指著熱蘭遮堡南方的高地,詢問蒙達,“那座高地上的炮臺叫什么?” “烏德勒支堡,爵爺。” 梅登轉頭對陳守序道,“提督,荷蘭人花了12年的時間把熱蘭遮修到3層高,有6座尖角堡4座半月堡,可真要從陸地進攻,根本不用去打熱蘭遮堡的主體。只要攻下烏德勒支堡,在高地上架起24磅以上的攻城炮,居高臨下朝城堡打,熱蘭遮就完了。” 陳守序也把望遠鏡對向了南方的高地,“除了熱蘭遮和烏德勒支,荷蘭人在臺灣還有幾座要塞?” 蒙達:“與大員隔臺江內海相望,臺灣本島另有一座普羅民遮城,漢民又稱為赤坎樓。此外在北方魍港,荷蘭人還筑有福里興恩堡。魍港是臺江內海最北方的港口,漢民也常稱為北港。大員北面的北線尾島還有一座四草海堡,那邊用來控制鹿耳門航道。” 陳守序拿出地圖,“除了大員島與北線尾島之間的主航道,以及你剛才提到的鹿耳門航道,從外海進入臺江內海還有幾條航道?” 蒙達搖搖頭,“國主,原本是有10多條大小航道可進入臺江內海,就像我剛才說的,多年下來泥沙淤積,"gao chao"位時,舢板或許能過,稍大的船都不可能過去。便是鹿耳門航道那邊,在最高的潮位,8丈以上的福船駛入的風險也極大。” 陳守序:“好吧,那就是說,我們只能從熱蘭遮的炮口下走主航道入港了。” 蒙達還是搖頭,“國主,你的船根本進不了港。” 守序暗罵一聲,“為什么?” 蒙達:“國主,臺江內海的水深大約有5至10荷丈(一荷丈1.7米),可容大船航行。可眼前的主航道便是朔望大潮也只有15荷尺深,平常水深更是只有10到12荷尺。您的座船萬萬不可進去。” 梅登聽傻了,“你的意思,荷蘭人只能依靠吃水在12尺內的船在大員港進行貿易?” 蒙達道:“恩,是的。荷蘭人給大員港配備的船只不會超過200拉斯特(荷蘭重量單位,不到2噸),你們的艦隊里只有暴風號可以駛進大員港。” 守序道,“荷蘭人選的什么破港,除了水淺,這里還有什么毛病嗎?” 蒙達:“還真有。大員港能避東北風,不能避西南風。國主,您知道,臺風大多都是從南方來的。” 守序對荷蘭人的眼光無語了,“臺風都不能躲,那是會死人的啊。” 蒙達:“卻是如此。荷蘭人的船經常會被南風吹斷錨纜,撞碎在那邊的懸崖上。” 陳守序現在處的位置倒是看不見懸崖,蒙達手指的方向應該是臺江內海里的臺灣本島。 梅登道:“臺灣是巴達維亞到長崎航線的主要補給站,3000多海里的航程,靠小船不是會賠死?” 蒙達:“跑日本的大船都不會進大員港,他們在熱蘭遮堡面向臺灣海峽的水門外錨定,裝上貨就走。” 梅登:“荷蘭人怎么選了這么差的港口建城,如果他們的大船要避風怎么辦?” 蒙達:“他們會去佩斯卡多爾列島避風,也就是大明的澎湖,其實荷蘭人最早就想在澎湖設城。那邊水深,可避四面來風,離天朝也更近。但澎湖被朝廷視為天朝本土,絕不允許荷蘭人公開侵占。雙方在澎湖打了一仗,后在中國甲必丹李旦的調解下退到了臺灣……” 陳守序:“既然澎湖被朝廷收復了,怎么荷蘭人現在還能去?” 蒙達:“國主說的也不錯。只是因為朝廷在這些事上,一般都是上下一起糊弄皇帝。仗打完后兵就撤了,城砦早已荒廢。荷蘭人可以隨意停靠澎湖。”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