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調(diào)船事不宜遲,第二天蒙達的船完成卸貨后,他便立即返回了巴達維亞。陳守序這邊,又花了兩天完成卡塔馬塔島物資和人口裝載。釋放了一些老弱戰(zhàn)俘后,還有5000人口。很多大米都裝在了戰(zhàn)艦上,木材則捆在運輸船的船舷兩側。抽出一些水兵駕駛繳獲的13艘本地船,艦隊離開了卡里馬塔島,航向了第二個目標,蘇卡達納城。 正如戰(zhàn)前調(diào)查的那樣,蘇卡達納的水深不足,巡航艦開不進去,只能遠遠放下長艇。港內(nèi)沒有船,看來是都跑了。 這次登陸的難度比上一次要大,長艇需要劃行的距離更長,蘇卡達納城也集結了一些防御的兵力。 讓陳守序有些意外的是,擔任先鋒的野戰(zhàn)營第一次登陸居然沒有成功。蘇卡達納顯然有了防備,他們向長艇航向的灘頭加強了兵力。 艦隊無法駛近海岸,給登陸部隊提供炮火支援。 由于有地形和樹林的掩護,敵軍抵抗的很頑強,各種火器都向海面打來。野戰(zhàn)營跳下船時,還站在齊膝深的水中,處境很不利。 野戰(zhàn)營奮戰(zhàn)了1個小時,終于無能為力,撤回了長艇。陳守序看見路德維希.菲爾霍夫最后一個撤離了灘頭,但他們已經(jīng)無力收回倒在沙灘上的戰(zhàn)友了,陸軍在這一波攻擊中損失很大。 當滿臉慚愧的菲爾霍夫營長向陳守序道歉時,陳守序沒有任何批評的意思,他把責任攬了過來,“你們做的都很好,失敗的責任在我。是我大意了。” 艦隊其實準備有一些應付這種情況的裝備,陳守序嫌太麻煩而沒用,導致了陸軍的失敗。 哈里斯這時站了出來,向陳守序請戰(zhàn)道:“提督,陸戰(zhàn)隊請求出擊。海軍一定會拿下灘頭。”他看了菲爾霍夫一眼,“替陸軍報仇。” 陳守序同意了,“你把帶來的家伙都用上吧。” 哈里斯立即下去準備了。陳守序說的裝備是一種登陸專用的平底船,因為體積比較大,攜帶的時候并沒有全部組裝完成。 哈里斯用了兩天時間,精心組織了一波登陸梯隊。4艘大型長艇裝上了6磅短炮,改成專門的炮艇。卸下4艘登陸專用的平底船,水兵們在平底船的前面和兩側安裝齊腰高的柚木板,兩舷各裝上1門1磅回旋炮。 哈里斯集合300名陸戰(zhàn)隊和水兵,再抽調(diào)了200孟族人。他選出80名最精銳的陸戰(zhàn)隊士兵分配到平底船,剩下的人裝備短柄戰(zhàn)斧,不帶槍,每人帶5顆手榴彈。平底船作為登陸的先鋒,普通長艇編在他們身后。 每艘登陸的船上都發(fā)了一桶朗姆酒。哈里斯對所有水兵們許諾,“最先沖入敵陣的10名士兵,賞80個比索。出發(fā)。” 酒、金錢和女人也許是最能刺激士兵的東西。他們奮力劃槳,沖到陸軍折戟的灘頭。蘇卡達納人將40多顆陸軍士兵的人頭掛在了樹上,這其中有一些是受傷后被他們俘虜?shù)摹E皻⒎敽涂愁^,都發(fā)生在艦隊的眼皮底下。無須動員,水兵們知道該怎么做。 炮艇猛烈轟擊,短炮的身管倍徑不到6,原本是繳獲的加農(nóng)炮。炮身受了一些損傷,艦隊廢物利用,將受了損傷的前半炮管鋸掉,就制成了這種發(fā)射榴彈的短炮。榴彈爆炸的威力對戰(zhàn)艦傷害小,海軍用的不多。此時倒是派上了大用場,炮艇在灘頭清理出一片足以登陸的地盤。平底船的士兵伏在船舷腰板之后,用佛朗機快速發(fā)射子銃,沖上了灘頭。 —————— 注:龔定、林六哥、蒙達均為歷史人物。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