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陳守序聽說雖然菲律賓是殖民地的殖民地,但菲律賓的西班牙軍隊戰斗力比美洲強。如果認為亞洲和美洲白人士兵的水平近似,那么在軍隊中人數更多的亞洲士兵戰斗力明顯強于美洲土著。流落南洋的日本切支丹武士和來自印度的雇傭兵都有著不錯的口碑。 在關島,陳守序本想測試一番菲律賓西班牙軍隊的戰斗力。不過讓他失望的是,在艦隊進攻關島港口之前,西班牙人就舍棄炮臺逃進內陸。讓陳守序有些遺憾。 關島說大不大,說小也不小。幾百平方公里的土地,四十個熟悉地形的人往里一藏,很難找。陳守序沒有派人追擊,他不想浪費人力。 艦隊在港口錨泊。關島有一些簡單的修船設施,大帆船如果損壞會在這里做緊急修理。通常的做法是找到一片淺灘,卸下所有裝備,清空貨倉,并把木桶、木筏綁在船側。趁一次大潮水將船只沖上沙灘,再用人力盡量向岸上拉,使船頭或者船尾擱淺,不會被海浪沖走。然后該修哪里修哪里。 可以想象,這樣修船的方式對船只的傷害很大。不是狀況特別糟,一般都不會這么做。這樣的修船方式,其實也不一定需要港口,只要有平緩的淺灘或者沙洲,潮差也合適就可以做。如果儲備浮力不夠,通常還會把帆桁和能拆的桅桿拆下綁在船側,提供額外的浮力。 中大型戰艦臨時修理時很難側傾露出龍骨。關島有人工平整過的沙灘和一些絞盤、撐桿等設施,看著是用來輔助船只側傾的。設備都很簡陋,只是迫不得已時的一種選擇。 巡航艦是用不上關島的設施了。陳守序讓艦隊的三艘單桅斯魯普輪流在沙洲上側傾船底,更換涂層填補船縫。 近來陳守序愈發覺得單桅斯魯普好用之處,當初為了跨洋航行,艦隊的斯魯普都是偏大的型號。每艘都有8門火炮,在亞洲海面火力一點都不虛。縱帆給了斯魯普更多的風向選擇權,吃水較淺也比巡航艦更適合在近海活動。 近期暴風號、冒險號和卓越號的使用率都很高,可惜當初在美洲時擄獲的單桅船大多都舍棄了,只剩下現在這三艘。數量無法增長,陳守序只能盡力讓它們保持最好的狀態。 因為關島已是敵區,除了陸戰隊,艦隊并沒有派出更多的人登陸。水兵基本都還在船上,只是分出一些工匠和仆役幫助三艘單桅船的船員。 西班牙人撤退很匆忙,他們盡力帶走了糧秣,對炮臺只是象征性地予以破壞。這是一座磚石結構,典型的殖民地炮臺。有6門炮和12門回旋炮。在攜帶充足的火力的軍隊面前,比如陳守序的艦隊,這種炮臺根本毫無作用。12磅大炮幾下就能轟垮。但如果防御的是蘇祿海盜,炮臺的作用就會很大了。 陳守序登上炮臺的二樓,港灣里艦隊旌旗招展,他思考了很久。艦隊里有不少人都曾經在各國的東印度公司服役,對在亞洲的歐洲勢力并不陌生。 17世紀的亞洲海面,局勢錯綜復雜。荷蘭人雖然實力最強,手握所有重要航道的制海權。但他們的實力還沒有強大到能壓迫近海,除了東印度群島,荷蘭人在其他地區也只能優先保證自己的通過權。 英國與荷蘭暫時還是盟友狀態,原本英國東印度公司一直與荷蘭聯合東印度公司在一起工作。荷蘭人的總部設在萬丹時,英國人也把亞洲總部設在萬丹。荷蘭人把總部搬到巴達維亞,英國人也搬到了巴達維亞。阿姆斯特丹甚至給聯合東印度公司下令,與英國人分享香料群島的出產。聯合東印度公司的董事會在阿姆斯特丹與英國東印度公司簽署了聯合防御條約,允許英國東印度公司收購荷蘭控制區內一半的胡椒,每年從摩鹿加群島運來的香料,聯合東印度公司拿走三分之二,英國人拿走三分之一。英國人將為兩國的東印度聯合艦隊提供10艘戰艦。大體上英國人還是比較遵守契約,十幾年前,荷蘭人強攻澳門,艦隊中就有兩艘英國戰艦助戰。 荷蘭人這么做,同時也考慮了歐洲的局勢,英吉利海峽是荷蘭人的海上生命線,英國人多次在戰斗中給荷蘭艦隊提供錨地。英國是他們對西班牙戰爭的潛在盟友。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