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1偏廂車-《隆萬之變》
第(1/3)頁
“咚咚咚......”
三聲沉悶的戰鼓聲后,明軍隊列開始出現了變化,前排的軍卒在掌隊官的口令聲中緩緩前進,他們大多背著弓箭,是以弓手軍陣為主,在他們前面,還是近百人推著二十多輛大車緩緩前進。
熟悉明朝歷史的人或許一眼就看出這二十多輛大車到底是什么, 他們都有巨大的車身,大車的一側還豎起一面高高的擋板,擋板上還有大小不同的射擊口。
位于車身下部的巨大射擊口面,一門火炮赫然就擺放在那里,如果魏廣德在這里的話,還會一眼就認出這些火炮可不就是他見過的碗口銃嗎?
其實仔細看過去就會發現,除了碗口銃外,還有一門門的佛朗機炮。
在這個時代,明軍, 特別是大明邊軍,使用佛朗機炮的時間也不算短了,雖然沒法和碗口銃相比,可也有三、四十年的歷史了。
佛朗機炮被送到邊鎮后,因為其發射快速的優點很快就被邊軍各級將領所喜歡,只是這玩意為了安全還是使用全銅,導致造價較高,自然不管是軍器局和兵仗局,都沒法大規模生產,交付各地軍鎮使用。
其中一些大型佛朗機炮因為搬運不便,所以早已被安放在重要城池和要塞的城墻上,明軍步卒出戰攜帶的,也就是一些小型的佛朗機炮。
就在車營和弓手前進的時候, 已經有數道身影跑在了他們前面,很快就找準位置, 從背上卸下干柴, 在戰車被推到他們旁邊時, 火堆已經燃起。
曠野上的變化自然被俺答部軍營中巡夜的士兵發覺, 一開始敏感的韃子士兵就感覺到地上輕微的顫動,這是有馬隊在這附近活動的征兆。
隨后傳來的鼓聲,之后更是在距離軍營約百步的地方出現火堆,都不需要那些豢養的犬只報警,他們就知道遭遇明軍偷襲,紛紛拿起身邊的刀槍弓箭,一邊向軍營內示警,一邊跑向大營木柵欄,準備在明軍靠近后開弓放箭阻攔對方靠近。
明軍的出現還是很突然的,俺答軍隊在這里駐扎的時間也不短了,剛開始和明軍對峙的時候,俺答部還比較謹慎小心,每夜不僅會布置明暗哨,還會有巡騎外出軍營十幾里巡查,甚至時常跑到保安州和明軍軍營附近轉悠,觀察明軍動向。
可是時間長了,看到對面的明軍似乎沒有開戰的意思, 警惕之心在這個時候也就逐漸松懈下來。
已經十幾天了,軍營都沒有安排人夜間在外巡查, 只是在軍營門口安排守衛士兵,還有就是軍營內的巡邏。
營內巡邏自然不是為了防備明軍偷襲,而是防備意外走火以及有士兵夜間喧嘩引起不可預測之事。
也正是因為俺答部這種自大的情緒,才讓明軍有機會在很靠近俺答部軍營的地方完成集結準備。
戰車安放到位,但是弓手軍陣依舊在前進,他們從一輛輛戰車之間的縫隙中穿過,他們還要靠近俺答部軍營更近些,才能用手中箭矢對敵軍營構成威脅。
隨著嘩嘩的腳步聲響起,炮手身后已經站滿了明軍步卒的身影,火光映照下的紅色對襟鴛鴦戰襖顯得更加嗜血。
此時的明軍士卒,那些年輕的軍士們情緒是激昂的,他們自入伍以后就沒見過這么大的陣仗,上萬人匯聚而成的軍陣。
而對于那些經受過庚戊之變的老兵來說,大軍集結到是見得多了,但是擺出進攻的軍陣還是首次。
甚至就連各隊的掌隊官這會兒也是情緒變得亢奮起來,他們大多也是第一次有這樣的經歷。
明軍在野外擺出這樣上萬人的軍陣,已經是很多年以前的事兒了,那會兒應該還是正德朝吧。
也就是武宗皇帝還在位的時候,明軍的九邊官軍開始有機會集結后殺出長城,對蒙古部落發動一次次進攻,掠奪他們的資源,削弱他們的實力。
但是現在,這樣的事兒已經沒有可能發生了,蒙古人不打過來就不錯了。
明軍邊軍除了駐守各地的衛所外,機動兵力是以參將、游擊率領的營兵為主,他們帳下軍隊員額不定,多的三、四千,少的只有數百,所以明軍在和入侵韃子交戰過程中,往往單次投入的兵力只有數千人,五千人以上的戰役都很少發生。
也只有守城戰的時候,或許有更多的軍卒投入到城頭進行防守。
而俺答部也類似,他們對大明的進攻也多以搶掠為目的,所以往往分兵進行。
少則數十人,多則兩三千。
不知是有意還是無意,雙方似乎都有意避免大兵團交戰,或許是誰都輸不起吧。
只是在這個時候,情況似乎發生了變化,明軍在俺答部軍營外集結上萬人的兵力,他不尋常了。
消息很快就被報到蒙古萬戶耳中,聽到消息他就覺得頭皮發麻。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连州市|
韶关市|
华安县|
伊通|
阳城县|
通化县|
定兴县|
阿勒泰市|
玉树县|
泸水县|
九寨沟县|
盐津县|
嵩明县|
武冈市|
宁都县|
佛坪县|
峨眉山市|
塔河县|
阜康市|
威海市|
甘南县|
武定县|
安仁县|
广安市|
望江县|
临夏县|
乐安县|
鄯善县|
北宁市|
瑞金市|
永胜县|
新和县|
顺义区|
建德市|
新民市|
乌什县|
永寿县|
东乌|
唐海县|
鄂托克旗|
胶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