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朝堂爭論-《隆萬之變》
第(2/3)頁
對于這屆科舉的一甲三人來說,他們也是隱隱聽到風聲,魏廣德似乎得到了圣眷,所以才有從三甲末尾跳到二甲第一的怪事發生。
對于這屆科舉選撥出來的進士來說,一開始大多數人都看不上魏廣德,因為覺得他是走了嚴閣老的門路,都是江西老鄉才這么抬舉于他。
不過在經過榮恩宴事件后,不少人對他印象稍有改觀,之后更是聽說他名次的提升絕對不是嚴嵩所能操縱的,唯一能決定這一切的只有一個人,那就是九五至尊,大家這才拋棄了對他的成見,和他結交起來。
魏廣德那些天可是忙壞了,他又要抽空看道家的書,又要接待訪客,有京官家人送帖子的,還有就是進士串門的,抽空他還要登門回訪。
那些進士都和魏廣德差不多,也是不斷的拜訪同鄉的京官,經過他們的點撥,進士們也就知道是怎么會事兒了。
能獲得那位的歡心,這也算是本事了。
現在,聽到魏廣德的鄉試和會試策論和朝堂上一些議論一致,還是占上風的一派,自然讓諸大綬、陶大臨和金達三人就以為找到了魏廣德被皇帝提拔的原因,怕是他寫的東西被皇帝認可了吧。
其實很多時候,這樣的重視就是一個政治風向。
陳瑾他們對視一眼,都笑起來。
“先說你們御街夸官后搞出的那一出,跑人家禮部衙門去了,當時我們在翰林院聽到后驚了,不知道你們是要鬧哪一出,后來才知道是因為山陜地震的事兒,我們才松了一口氣。”
陳瑾語帶輕松的說道:“朝廷國用不足,你們經此一事應該都或多或少感受到了,我聽前輩們說的,嘉靖29年以前吧,朝廷收支還算勉強平衡,雖然也有點捉襟見肘,但是總還能支應過去。
如果不是那位沉迷道家,雖然依舊天災不斷,但總能對付,無非就是拆東墻補西墻,稍微節儉點說不好朝廷還能有所盈余。
可是自嘉靖29年后,軍費開支大增,之后南邊倭寇也亂起來了,江浙一帶賦稅也是大減,南北同時用兵,就造成現在國用嚴重不足,寅吃卯糧的情況發生。
我記得廣德去年鄉試的平倭策里面有一條就是說剿倭經費來源的,現在浙江御史兼平倭總督胡宗憲胡大人就不斷的向朝廷遞折子,要加派軍費,他們要招募新兵用于剿倭,衛所兵只能防守不善進剿。
可你想啊,朝廷哪里有錢給他招兵.....”
說道這里,陳瑾賣了個關子,拿起桌上筷子夾了口菜,細嚼慢咽起來。
“哎喲喂,陳前輩,德言兄,你就別賣關子了,直說吧。”
陶大臨坐不住了開口追問道。
“以庸來說吧,你看他卷子看的久,理解也最深。”
陳瑾把皮球踢給溫應祿,不過魏廣德也明白是怎么會事兒了,應該就是加派剿倭稅的事兒。
“呵呵,那好,就我來說。”
溫應祿笑笑,“朝廷不是沒錢,胡大人就提出讓他在江南就地征收軍費用來剿倭,除了江南土地按畝加稅外,還想沿運河收取過往商人的厘金,所收稅銀用于江南剿倭,自此可不用朝廷額外撥付軍餉。”
“那江南那邊受得了嗎?都已經因為倭亂錢財損失慘重,還要加派稅銀?”
金達遲疑道,話里顯然不太支持這個想法,隨即他就想到牽出此事的魏廣德,難道他就是支持江南加稅的?
想到這里,金達看向魏廣德那邊,看到他老神在在的坐那里,還順手夾了口菜放進嘴里。
“這些可不是我們該考慮的,上面的人自然會討論,因為這個事兒六部爭論的很厲害,西苑和內閣都沒有表態,只是......”
溫應祿說道這里看了眼魏廣德,“別的衙門不好說,翰林院里面,大部分人都認為他們應該也是這個意思。
江南征稅用于剿倭,對于江南人來說也是好事,只有平定倭患才能安居樂業,朝廷也有錢財用于賑災。”
“對,對。”
金達聞言點點頭,畢竟是新進官場的,自然不好在這些問題上發表過多自己的看法,都說了現在朝堂上爭論的很激烈,顯然和自己想法的人也不少。
遇到問題,提出解決辦法,好壞大家商議著來,這才是處理國事的政策途徑,總不能空談誤國吧。
“會試呢?”
諸大綬又問道,知道了鄉試的考題,他們現在很想知道魏廣德會試又怎么答的。
對于他們來說,那道題他們自然知道,不過他們的策論都是中規中矩的,建議都是節儉用度,平日里就要節儉,省下錢財以備災荒。
“你們的卷子大多都是圣人觀點,講究節流,廣德說的是開源,以江南絲綢、茶葉和瓷器這些外夷喜歡的產品進行交易,和他們換回金銀、糧食,朝廷就有錢賑災了。”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武隆县|
呼和浩特市|
家居|
木兰县|
天长市|
泰来县|
普兰县|
永州市|
买车|
临朐县|
西宁市|
凤城市|
林芝县|
玉门市|
白山市|
肥城市|
若尔盖县|
根河市|
惠安县|
彭州市|
榕江县|
青河县|
崇文区|
通河县|
达拉特旗|
高青县|
云安县|
福贡县|
南溪县|
玉树县|
永修县|
平塘县|
河南省|
泰安市|
神池县|
陆河县|
苗栗市|
五华县|
石阡县|
湘乡市|
曲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