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2九江,南京,北京-《隆萬之變》
第(3/3)頁
還有一塊槐木笏板,魏廣德感覺穿在身上,除了衣服顏色外,和那些大臣們穿的也就差不多了。
“今晚還要早些休息,明日又要起早。”
夏可范這會兒仔細端詳著托盤里的進士服后開口說道。
“是啊,又要起早了。”
勞堪也是點頭,明早寅時又是去大明門外候著,然后參加傳臚大典,可是這一甲卻沒有他們幾個的份。
“回屋歇著吧,明早看看是誰簪花。”
簪花是進士當中惟狀元才能獲得的殊榮,其他的就算是榜眼探花也沒有。
眾人都是曉得底細,之前金達可以說是狀元的熱門人選,可是他和嚴嵩父子關系鬧得那么僵,這狀元十有八九要飛,只是不知道最后是誰拿下這狀元頭銜,應該說會試前五名那四位皆有可能。
入夜,九江府魏家后宅里,喧囂一天的家里總算安靜下來了,魏母和魏老爹在自己臥房里也在商量著之前沒定下來的事兒。
“兒子已經過了會試,眼看著就是進士要入朝為官了,那倒是說說給孩子送多少銀子過去,讓他在那邊疏通疏通。”
自從魏廣德離開九江府后,魏老爹倒是還算正常,可是在魏母看來自家兒子肯定是能金榜題名的,頂天了名次差點。
魏老爹之前還對此有點不屑一顧,畢竟魏廣德年紀尚小,他不覺得孩子這么小就當官有什么好的。
只是沒想到,魏廣德還真是給他們老魏家爭氣,一次就考過了。
算起來,魏廣德也就是鄉試的時候落榜過一次,其他的科舉考試都是連戰連捷,很是厲害。
“我還是那話,送一萬兩過去吧,我看也夠了。”
魏老爹坐在床邊說道:‘當初我給小二說過,進京的話我會再給他五千兩銀子,現在答應給一萬兩,已經不少了,夠他在京城過日子了。’
“可你不說官面上禮尚往來很費銀子嗎?家里也不缺那些銀子,最多就是老大那邊少留點的事兒。”
魏母還是堅持覺得魏老爹說的給魏廣德送一萬兩銀子去有點嫌少。
“廣德那里我一開始就給了他一萬兩銀子,已經不少了,要是按你的意思又給兩三萬,那老大那兒留的就太少了,怎么說文才才是長子,本應該繼承更多才對。”
現在的大明朝,從上到下都按照嫡長子繼承制為主在運行,也是宗法制度最基本的一項原則。
魏家自然也不能脫俗,所謂“立嫡以長不以賢,立子以貴不以長。”
雖然明代《大明令·戶令》有明文規定:“凡嫡庶子男,除有官蔭襲,先盡嫡長子孫,其分析家財田產,不問妻、妾、婢生,只依子數均分;奸生之子,以子數量與半分;如別無子,立應繼之人為嗣,與奸生子均分;無應繼之人,方許承繼全分。”
但在實際生活中,或者說大部分人眼中,家產的大頭還是要給大兒子,也就是嫡長子,明朝是執行一夫一妻制度的。
當然,還可以納妾。
至于大明令中的規定,并沒有太多人重視,或許也只有家庭因財產鬧出糾紛后才會按照此令去執行,而且前提是沒有遺囑的情況下。
魏老爹自然也是這樣的想法,魏文才作為自己的嫡長子,理應獲得自己大部分積蓄才對。
給了魏廣德兩萬兩銀子,幾乎已經算家產的三分之一,也夠了。
不過顯然,魏母依舊覺得給小兒子少了,應該分一半家產給魏廣德才對。
“算了,還是等廣德殿試成績出來再說,畢竟以他的名次,應該只有三甲的命了,未必能留在京師。”
魏老爹看著妻子說道:‘如果廣德能留在京里做京官,我們就送兩萬兩銀子過去,如果是外派,那就是一萬兩。’
說道這里,魏老爹又是皺眉道:“倒是要真下到地方,他那邊未必需要什么銀錢,我看還不如修書一封知會一下就好,銀子還是交給張宏福幫忙放出去。
我記得廣德之前就曾經說過,放貸賺的銀子貌似比買田地來的多,所以當初我給他的銀子他都沒拿去買地,不止是好田地不好買,主要還是他覺得錢賺的少。”
“他懂個屁,要是真這樣,那一萬兩銀子就給他全部買田地好了,放貸出去哪有買成田地賺安穩銀子強,現在孩子都是進士了,咱們家也可以用他的名義多買些田地,回頭你給老大寫信說一下這個事兒。”
魏母聽到魏老爹說道土地心思又活泛起來了,以前家里沒正經官身,買了田地賦稅很難逃脫,可現在不同了,兒子做了進士,有了免稅的官身,自家也可以正大光明的囤地了。
“給老大置辦些田地,我看可以,老大應該不會反對,都掛到廣德名下去,回頭我就寫信說這個事兒......”
魏老爹點頭說道。
第(3/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曲麻莱县|
金乡县|
栾城县|
卢氏县|
枣阳市|
盘山县|
麻城市|
漠河县|
孟连|
当涂县|
林西县|
奉节县|
呼伦贝尔市|
拉萨市|
湘乡市|
靖西县|
葵青区|
安福县|
六盘水市|
巴林左旗|
重庆市|
区。|
海宁市|
开江县|
承德县|
博野县|
兰坪|
缙云县|
招远市|
嘉禾县|
彭州市|
金川县|
合阳县|
临洮县|
靖安县|
金秀|
永和县|
朝阳区|
拜泉县|
琼结县|
文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