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到京城-《隆萬之變》
第(2/3)頁
下午天要擦黑的時候,三輛馬車總算是在關門落鎖之前趕到了廣渠門門,沒辦法,路上遇到運糧的車隊,被拖慢了速度。
馬車并沒有進入廣渠門后,順著街道繼續往前走,這會兒就是邊走邊問,總算是找到了他們要去的地方,自然是江西人開設的會館。
需要說的是,魏廣德他們去的是珠市口那邊,其實珠就是豬,因為附近有豬市,所以取的是諧音。
這里是江西九江會館,在這個時候的北京城里,準確說是外城,江西會館有四十多家,大多位于崇陽門和正陽門外。
這年代里,各省、府的駐京辦事處其實已經有了雛形,只是更多是為了方便來往客商和舉子趕考。
嘉靖二十九年,俺答汗率領蒙古鐵騎突破長城防線,從古北口入關大肆搶掠。
此時的北京城城墻,只是略微縮小后的元大都城墻,對于京城城墻之外廣大居民根本沒有保護,所以在面對蒙古韃子搶掠時損失慘重。
痛定思痛下,盡管中央財政緊張,嘉靖皇帝還是在嘉靖三十二年開始了北京外城墻的營建。
只是因為資金不足,只營造了北京城南城墻,其余三面的城墻至此只停留在紙面上,再也沒有被執行。
也因此,形成了北京城特有的“凸”形結構城墻。
這時候的北京城里,除了江西會館外,江西各府甚至縣都有會館,只要當地人做了京官,大多會買下一個院子建一家會館,方便同鄉人居住和交流,同時也請他們作為信使為自己和老家聯系提供便利。
這個時候內閣首輔是嚴嵩,他對江西老鄉更是照顧有加,雖然不能說拉幫結派,畢竟江西籍官員里反對他政見的也有,但確實,這個時期北京城里江西會館是最多的。
一路走來,魏廣德就感覺這個時代的北京城是真的人多,到處都是身著各色衣飾的人,越往成立走,穿著自然越是講究。
經過幾次打聽,他們終于找到了目的地。
魏廣德等人住進九江會館后,很快就遇上熟人,朱世隆、桂枝和張科等人,還有許多不認識的,以前幾屆鄉試舉人,都是魏廣德的前輩了。
對于這個時候還寄居在會館里的舉子來說,都是上屆,甚至上上屆會試落榜的,已經考了不知道多少次會試了。
在朱世隆等人的引薦下,魏廣德也很快就認識了這些人。
相對來說,魏廣德還是和朱世隆、張科、段孟賢等嘉靖三十一的舉人更加熟悉,畢竟都是一起參加過鄉試的,對于在此之前中舉的舉子,那就是連續落榜兩次了,估計機會渺茫。
當然,這是魏廣德的心里話,可不會說出來。
放下行李安頓好后,魏廣德就到了前院,朱世隆已經叫人準備了酒席招待他們。
九江會館不大,只有兩進院子,但是里院在左右又買下了兩個臨近小院,實際上能夠住人的就是三個院子,前院則是經營餐飲的酒樓。
桌上的除了他們這兩屆的舉子,朱世隆還叫上了嘉靖二十八年的舉人夏可范,估計是朱世隆看他文才不錯,有刻意結交的意思。
席上,魏廣德也知道了,朱世隆他們四個上屆的舉人也是當年就跑到這北京城參加會試,雄心滿滿而來,結果現在都還住在這里。
“每回會試,全國各地舉子云集京城,怕不是幾千上萬人,就只為爭奪那三四百個名額,比鄉試還激烈。”
朱世隆燜了口酒后說道。
“明年會試取多少舉子?”
魏廣德關心這個,故而開口問道。
“嘉靖三十二年是四百人,今科還不知道,估計不會再錄這么多了,最少也是三百人?!?
朱世隆想想才說道。
朝廷會試,自然在吏部也是需要核算的,有多少官職需要補人,又有多少人會在這兩年致仕,大概估算出來,才好確定會試的名額。
至于殿試,好吧,那是給皇帝勾一甲的。
狀元、榜眼和探花,可不是考出來的,那都是看皇帝高興還是不高興。
高興了,隨你們怎么弄,直接就按照讀卷官排的座次發榜;不高興,看看誰的名字順眼就點了誰,就是這么簡單粗暴。
要不怎么說是天子門生呢,真的是天子,九五之尊一言而決。
當然,能夠到皇帝手中的卷子,也都是被讀卷官看過一遍的,太差的可不會到皇帝手中。
“這兩年都沒回九江,你們就一直在京城讀書?”
好吧,看著這幾位會試失利的,三年都留在京師讀書,也沒有回去。
九江離北京城是遠,可是一個來月就可以到到家了,那兩年新年怎么著也該回家看看吧。
“京城比南昌府可繁華多了,等你們休息幾日,我帶你們外出走走,反正現在你們來的也挺早的,禮部都還沒開始錄名。”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翁牛特旗|
莒南县|
探索|
西宁市|
英德市|
临汾市|
登封市|
贵南县|
南靖县|
安吉县|
福贡县|
连江县|
临沧市|
康平县|
常宁市|
隆德县|
天镇县|
钟山县|
广元市|
富蕴县|
昌平区|
黑河市|
将乐县|
延津县|
屯留县|
铁岭市|
正蓝旗|
建平县|
东乌珠穆沁旗|
泸水县|
九龙县|
邛崃市|
仙桃市|
禹州市|
嘉荫县|
故城县|
陇西县|
富平县|
玉田县|
柳江县|
咸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