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這是吾表弟,魏文才、魏廣德。” 吳棟指著魏家兩兄弟給他們介紹道,“這次表弟他們來家,所以我就一起帶過來了,認識認識我們彭澤縣的名士,順便也讓他們跟著長長見識。” 吳棟先是客氣一番后,又介紹了下兩人的情況。 魏文才也是讀過書的,只要不是讓他寫,一切都還能馬馬虎虎應付過去,裝個讀書人問題還是不大的,雖然他只讀了四書,不過有天賦記憶在,說起子曰詩云那也是一套一套的,倒也能說得過去。 魏廣德年歲小點,而且十一歲只是讀了四書,在鎮上也算出類拔萃了,可是在彭澤縣里來說,那就只能算一般。 像這次的東道曾家,他們家的孩童進學都比較早,五六歲,六七歲就開始蒙學了,一般十歲左右就把四書學的差不多了,這也是書香門第的子弟和其他家庭孩子的區別。 人到齊,很快酒菜就端上桌,眾人開始攀談起來,而重點自然是已經身為秀才的曾省吾。 在座眾人中,年齡最大的是馬祥,其次才是曾省吾,曾元述還有吳棟他們,魏文才和魏廣德算是最小的,所以這群人大多也沒有把魏廣德兩兄弟看在眼里。 在他們看來,就算是吳棟,其實也沒法和他們相比,因為他們才是正經的讀書人,吳棟算什么,只能襲武職的家伙。 只是吧,吳棟運氣是真的好,在眾多同窗士子當中,竟然一次性就通過縣試府試,拿到童生的名頭。 要知道,在座人眾里,只有曾元述和馬祥是童生,其他的什么都不是。 當然,有這個想法的人里面,可沒有曾元述和馬祥,畢竟他們考過來了,知道考試的艱辛。 雖然吳棟注定不可能和他們一樣,但是也愿意結交。 學識就在那里,不增不減。 其實那些看吳棟不順眼的,也就是羨慕嫉妒他考過了縣試府試,但是也只能心里想想。 對讀書人來說,這樣的心思是不能宣之于口的,那會壞了自己的名聲。 再怎么說,吳棟是正兒八經的童生,還是他們的同窗。 眾人喝著酒吃著菜說說笑笑,宴會氣氛很熱烈,魏廣德也有機會喝上這時代的酒了,不是白酒,黃酒,本地的封缸酒。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