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而這恰好就是易鵬所想要看到的。 大戰一起,傷亡在所難免,易鵬便可以名正言順的發動攻勢,直取成都。 拿下成都,抓住劉璋之后,再稍微操作一番,這蜀地,不就順理成章,成了他易鵬的領地嗎? 加上南中,整個益州,便都在易鵬的統治之下。 再往深了說,之前張魯不是率軍攻打葭萌關嗎? 易鵬平定蜀地之后,便可以以此為借口,去找張魯的麻煩,進而拿下漢中,逼迫其投降。 張魯這個人,還是挺識時務的。 歷史上,曹操率大軍來襲,他知道不是其對手,便立即舉雙手投降了,歸順了曹操。 如今的易鵬,如果拿下蜀地之后,手中便擁有四州之地,沃野萬里,帶甲之士不計其數,其實力,遠比曹操更為強大,張魯沒有不投降的道理。 漢中,是連通關東和西涼的一道缺口,只要打開了這道缺口,易鵬無論是進軍西涼,平定北地,還是威懾洛陽、長安朝廷,便將變的極其容易便捷。 如此一來,一統之勢已成,天下可定。 這番構想,不是易鵬自己想出來的,而是法正給他的建議。 是的,無論是張松、法正,還是孟達,都暗中投靠了易鵬。 法正這個人,擅長奇謀,而且為達目的,不擇手段,是一個心狠手辣,不拘一格之人。 相比之下,徐庶太過正派,易鵬并不是特別喜歡。 易鵬心里很清楚,徐庶忠于漢室,不論易鵬勢力有多大,多雄厚,最終,他都會建議易鵬,匡扶漢室,以漢獻帝劉協為正統。 這易鵬豈會甘心! 他奮斗一生,歷經千辛萬苦,當然是為了自己能夠一統江山,揮斥方遒,他怎么能夠容忍上面還壓著一個正統皇帝呢。 如此,豈不是束手束腳,給自己挖坑? 因此,易鵬很清楚,他終有一日,會與徐庶分道揚鑣。 就像是曹操最終與荀彧反目一樣。 兩人的思想理念,有著本質的不同,無法兼容。 而法正就不一樣了。 他巴不得易鵬能夠登基稱帝,成為一代開國帝王,如此,他便也能順理成章,成為開國公卿,擁有更多特權。 徐庶是為國為民的大俠,而法正,是精致利己主義者的代表。 易鵬的理念,與法正不謀而合。 人生一世,奮斗一生,為了什么? 當然是為了自己的榮華富貴,為了錦繡山河,為了功名利祿,為了能夠在今生今世,逍遙快活,同時,也給自己的子孫,謀得一個更好更寬裕的生存條件。 如此而已。 等到自己富有四海之后,再與民同樂,豈不快哉? 因此,易鵬故意讓徐庶留守交州,而特意提拔重用法正,讓其擔任這一次入蜀的總軍師。 易鵬行軍極為迅速,須臾之間,便到了涪水關下。 只要奪取此關,便能夠順勢拿下涪城,進而攻占成都。 與此同時,易鵬飛鴿傳書,通知南中的魏延,讓其率軍從南面攻入成都,以為策應。 易鵬手中攻城手段極多,不論是翼龍,還是巨獸,以及挖掘巨獸,都能夠輕易跨越,或者鉆過關隘,這小小的涪水關根本不在話下。 更不用說,易鵬是有內應的。 張松、法正和孟達,此時都在蜀中擔任高官,尤其是孟達,為蜀中名將楊懷、高沛的副手,負責把守關口。 聽聞易鵬攻來,趁著夜色,他派兵倒戈反水,殺了守關將士,直接打開了涪水關的大門,易鵬大軍輕易便通過了關口。 隨后,便是一邊倒的屠殺……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