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但是沖突一直會延續,直到哪一方羸弱,先被滅掉…… 據史料記載,在歐洲人登陸澳洲之前,當地的土著大約有500多個部落,七十五萬人之多。 澳洲是一個富饒的地方,農產品居于世界前列,非常適合種植各種糧食作物。 同時,島上礦產豐富,被稱為‘坐在礦車上的國家’,各種礦產含量都位居世界前列。 澳洲還盛產綿羊,數量世界第一,被稱為‘騎在羊背上的國家’。 這些資源,都是易鵬所需要的。 有機會的話,他肯定是要征服這個地方,進而獲取其資源。 澳洲上生活的都是原始原住民,想要功伐他們,簡直輕而易舉,光是靠著現在他的大軍,便能夠橫掃整個澳洲上百遍了。 擺在易鵬面前的進攻路線,實在是太多了,不論是向外開疆擴土,還是對內收復巴蜀或者徐州,都十分可行。 該先攻打哪里,便成了首要問題。 如此戰略性的問題,易鵬第一個想到的,便是詢問身旁的徐庶。 此時的徐庶,儼然是易鵬身邊的首席謀士。 對于這個問題,他早有謀劃,因此當易鵬詢問他時,他胸有成竹,當即回道:“莫如攻取益州。” 益州,就是巴蜀之地。 其路有綿江之險,地連劍閣之雄,縱橫三萬余里,土地肥沃,沃野千里,歲無水旱之憂,物產豐富,堆積如山,俗稱天府之國。 巴蜀的富饒,由此可見一斑。 如果能夠奪下它,遠比功伐什么南洋群島,馬來群島,要強上太過。 無論是馬來群島,還是南洋群島,或者印度半島,阿拉伯半島,都離中原太遠,功伐時,需要消耗大量的補給,耗時耗力。 反而是巴蜀,近在眼前,如果能夠攻取,便能夠和荊州、交州練成一片,整個南方,便全都在易鵬的掌握之中了。 其實,易鵬內心也是這么想的。 徐庶身旁的、虞翻、蒯越蒯良,也都紛紛同意,以巴蜀為首要目標。 虞翻,曾經是劉繇手下謀士,劉繇被滅之后,他順理成章,投靠了易鵬。 蒯越蒯良也是如此,劉表被滅,他們也十分識時務的投靠了易鵬。 像這些謀士,無不是出生于本地世家豪族,對于他們而言,家族利益才是首要的,至于效忠于哪個主公,他們并不太在乎。 如今,整個揚州、荊州,都是易鵬的天下,為了家族利益,他們不得不出山,輔助易鵬,以圖謀得權利,造福他們各自的家族。 易鵬見所有人,一致同意謀取巴蜀,他點了點頭,說道:“既如此,接下來,我們的首要目標,便是巴蜀之地!” 定下了目標,接下來,便是商量具體的辦法了。 怎樣謀得巴蜀之地呢? 不論是徐庶,還是虞翻,或者蒯越,全都冥思苦想,沉默不語。 有道是,蜀道難,難于上青天,巴蜀據險要之地,山巒重疊,想要攻取下來,何異于登上青天。 一時半會兒,哪怕是足智多謀的徐庶,也沒有想出好的辦法。 實在是因為,蜀道太過險要了。 其實,易鵬心里早有謀劃了。 怎樣攻取巴蜀,歷史上早有成例。 第一個成例,便是《三國》中有名的一段故事,劉備入蜀。 諸葛亮在隆中時,曾經說出了三分天下的遠見,其中之一,便是讓劉備取蜀中之地。 后來,劉備真的成功了,占據蜀中的劉備,實力大增,曾經嚇的曹操差點遷都。 如果不是后來,他與東吳發生了慘烈的夷陵之戰,三國最終鹿死誰手,真未可知。 那么劉備是怎么獲取巴蜀的呢? 他靠了三個人,一個,張松,一個,法正,一個,孟達。 當時,掌管益州的益州牧,是劉焉的兒子,劉璋,這小子是個大大的昏君,除了喜歡飲酒作樂玩美女之外,一無是處。 面對漢中張魯的威脅,他憂心忡忡,不知道該如何是好。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