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其實,誰又不是喜歡任人唯親呢。 只有親近的人,彼此之間才更為熟悉,‘臭味相投’,合作起來才更舒服放心。 古語有云,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自己發達了,就會幫一手身邊的親朋好友,彼此互惠互利,相互照應,是不是? 因此,此時,在劉表的大殿中,左右站著的文臣武將, 便是蒯良、蒯越、蔡瑁、張允、黃祖等人,全是他的親戚或者親信。 而能力出眾的甘寧、文聘等人,因為關系疏離,而沒有資格參與議事。 劉表把易鵬襲擊零陵郡的消息,告訴了眼前的這群臣子,然后詢問他們的意見。 黃祖是個大老粗,他雖然出生于名門世家,卻從小不愛讀書,喜好兵事,因此很早便從軍了,成為了荊州一員將領。 他作戰經驗豐富,武力尚可,否則也不會埋伏射殺了孫堅。 孫堅何許人物,竟然命喪在了他的手下,可見, 這黃祖還是有些能力的。 蔡瑁也不是泛泛之輩, 他精通水戰, 是荊州水軍都督。 而蒯越蒯良兩兄弟, 更是接近一流的謀士。 當年,劉表孤身前往荊州,受到荊州各豪族的排斥,正是靠著蒯越和蒯良的妙計,他才能各個突破,進而控制了整個荊州。 靠著這份‘從龍’的功績,兩兄弟一躍成為了劉表帳下首席謀士。 劉表每次遇見疑難問題,都會首先征詢他們兄弟倆的意見。 這一次也不例外。 蒯越和蒯良雖然都是足智多謀之士,但是擅長的領域,有所不同。 蒯良更偏向于內政,而蒯越更偏向于軍事戰略。 而在戰爭年代,軍事戰略顯得更為重要,受到各路諸侯們的青睞。 曹操在拿下荊州之后,便曾說過,“拿下荊州,并不算什么,能夠招募到蒯越,才是我最開心的事情……” 足見, 在諸侯眼中,蒯越更為有用。 因此,當劉表詢問在座各位文臣武將意見時, 眾人的目光,齊刷刷全部投向了蒯越。 長久以來蒯越所建立起來的威信,讓人對他的建議,尤為信賴。 蒯越摸了一把自己海下的胡須,沉思片刻之后,分析道:“冠軍侯步兵犀利,兼有兇獸之利,在陸上作戰,對我們十分不利。更何況,我們荊州,有數十萬水師,麾下將領,也以水戰著稱,水軍實力強勁,但是步兵相對較弱,騎兵更是稀少。” “荊南四郡在長江以南,襄陽在長江之北,如果我們冒然支援,必然陷入陸戰,是勝是負,屬實難料。” “行軍打仗,最好用自己的優勢,去對付敵方的劣勢。因此,想要獲勝,最好是把冠軍侯的部隊,拖入對我們有利的水戰!” 易鵬在諸侯們面前,一直展示的,都是他的陸地巨獸,因此并沒有人知道,其實,他還馴化返祖了諸多海洋,或者淡水巨獸。 如果讓人知道,其實易鵬水中巨獸的能力,甚至更為強大,不知道諸侯們會作何感想? 劉表點了點頭,覺得蒯越說的很有道理。 他對于自己麾下的水軍,是極有信心的。 而且,荊南四郡,出了名的貧瘠,遇到災荒,甚至需要劉表撥款前去賑災。 對于劉表而言,這一大塊地方,可有可無,他并不太重視。 即使割舍了,他也不會覺得心疼。 但是,這四郡畢竟是他的屬地,他不能坐視不管,這樣不僅會損害他的名聲,還會讓荊南的官吏和子民寒心,進而影響到他在荊州的統治。 于是,他象征性的讓張允,率領兩萬步兵,前去零陵支援。 與此同時,他任命蔡瑁為水軍都督,率領十五萬水軍,駐扎江陵,封鎖長江沿岸,提防易鵬軍在攻下荊南之后,渡江來襲。 江北和江南,就是兩片天地,長江以南的荊南,地處偏僻,蠻夷眾多,不好管理,處處莽荒,經濟凋敝。 反而是長江之北的江陵、襄陽,都是富庶之地,魚米之鄉,不僅人煙阜盛,同時農業商貿發達。 劉表的想法其實很簡單,他想要在長江上,與易鵬打水戰,通過水戰,殲滅易鵬大軍。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