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一百七十二章:大施仁政,美名遠揚-《帶著史前生物,征戰三國》


    第(2/3)頁

    大殿內,徐庶站在易鵬的身旁,正在向其匯報這些時日以來,交州,以及倭島夷州島等屬地的政務。

    聽完之后,易鵬笑道:“不錯不錯,沒想到不過短短數年時間,我們的交州便變的這般富庶了,糧倉的存糧堆積如山,寶庫中的金銀珠寶,琳瑯滿目,數量眾多,在這風雨飄搖的年代,恐怕也只有我們交州,才是最富饒的州郡了!”

    徐庶也感慨不已,他知道,之所以能夠取得如此成績,大部分都是眼前這個男人的功勞。

    不是他開疆擴土,打下了林邑國,甚至海外的夷州島倭島,他們怎么可能收獲如此多的錢糧和黃金白銀。

    尤其是黃金和白銀,都是成噸成噸的從倭島運送過來,看的徐庶眼珠子都快要掉下來了。

    既然錢糧不缺了,為了提升他在百姓心目中的形象,增強百姓對交州政府的歸屬感,易鵬決定,在整個交州,實施仁政。

    整個仁政大致可以分為三條。

    第一,降低整個交州境內所有賦稅。

    漢代以來,朝廷收取百姓的賦稅,大致有三個方面。

    第一,田租,就是征收糧食。

    第二,口賦,也就是人頭稅。

    第三,徭役。

    田租,指的是,百姓在朝廷的領土內種地,需要繳納一部分的糧食給朝廷。

    當然,百姓每年的收成,都是波動不一的,年成好的,大豐收,自然收成極好,而遇上災害,甚至洪澇干旱,可能顆粒無收,血本無歸。

    朝廷自然不能每家每戶去詢問收成,然后定下收取的田租多少,那樣太過繁瑣了,工作量太大。

    一般來說,朝廷會根據不同地區,不同土質,以及不同的年景,定出不同的通產量,然后以這個作為標準,征收田租。

    西漢初年,劉邦為了讓百姓休養生息,實行了‘輕田租’的政策,朝廷實行‘十五稅一’之法。

    也就是,老百姓把田地里收成的十五分之一,上繳給朝廷,作為田稅。

    到了文景之治時,這兩任皇帝都是大大的仁君,他們進一步減少了稅收,田稅減少了一半,達到了‘三十稅一’的程度。

    并且,為了讓以后的百姓們,真正過上安康的日子,兩個皇帝把這個稅率,寫入了法典,使得其成為了定規。

    兩漢以來,包括如今這個東漢末年,田稅都沒有變動過,都是‘三十稅一’。

    或許有人會說,這不是挺好嘛。

    三十稅一,似乎比現代我們交的稅,都要輕一些。

    其實不然。

    當朝廷腐敗了,他們想要弄老百姓的錢,有的是方法。

    比如漢靈帝劉宏,為了能夠賺取更多的錢,他搞了一個‘田租附加稅’,即明文規定,每畝田地,征收十錢的附加稅。

    所以說,這個稅率,根本就是一個擺設,如果朝廷腐敗了,他們想要剝削百姓,容易的很,設立各種苛捐雜稅就行了。

    為了緩解百姓身上的壓力,易鵬頒布的第一個法令,便是取消所有田租附加稅。

    以后,百姓只需要上繳一種田稅,那便是‘三十稅一’的田租稅。

    三十稅一,這稅率已經很輕了,易鵬不準備更改。

    畢竟,如果降的太低,便會使得百姓們懶惰起來,不再勤勞。

    看看現代的歐洲一些國家,如德國,因為福利太好,許多德國人都選擇不參加工作了,整日游手好閑,無所事事。

    他們即使不工作,靠著國家的福利,他們依舊能夠過上小康生活。

    這導致的一個后果是,德國國內明明有許多沒有工作的小年輕,但是各行各業卻嚴重缺人,需要從國外引進勞動力。

    這也真是諷刺。

    人,天性懶惰,對他們太好,生活太過于沒有壓力,反而會催生這種懶惰。

    易鵬可不希望自己麾下的這些百姓,一個個變成了大爺,啃老族,所以,適當的田租是必要的。

    收上的錢,可以充實國庫,用來進行各種基礎建設,或者供養士卒,充當軍費,豈不更好?

    第二個,是人頭稅。

    西漢初年,劉邦頒布法令規定,百姓不論男女,從十五歲開始,到五十六歲結束,這期間,每人每年需要向朝廷繳納一‘算’,后世被稱為‘算賦’。(一算,是一百二十錢)。

    而商人和奴婢需要加倍繳納,每人每年征收二算,也就是兩百四十錢。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通化市| 英山县| 淮滨县| 桦南县| 库伦旗| 康乐县| 平乐县| 共和县| 兴安县| 乌鲁木齐市| 大安市| 拉萨市| 建瓯市| 旬邑县| 明溪县| 岐山县| 神池县| 安龙县| 朝阳县| 巧家县| 黄大仙区| 古田县| 台南市| 观塘区| 崇文区| 泰兴市| 万安县| 桂东县| 镇远县| 桃园市| 通辽市| 二连浩特市| 即墨市| 咸丰县| 襄樊市| 南乐县| 东阳市| 孝义市| 信阳市| 赣榆县| 阿尔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