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正是因為這一次海戰,產生了所謂的‘樓船’。 前面介紹過,樓船不適合遠洋,但是近海作戰,卻是十分實用的。 而歷史上,中國第一次遠洋,應該追溯到秦始皇時期,當時為了求得神仙藥,始皇帝派遣徐福,帶著三百童男童女,遠渡重洋。 而到了西漢時期,當時漢朝國力強盛,國內一片繁榮,因而商貿發達。 為了與外界通商,西漢皇帝派遣張騫出塞,從而首次打通了陸上絲綢之路。 不過,當時的西域并不安穩,各種匪徒縱橫,有些西域國王自己就是劫匪,洗劫通商商隊,以至于陸上絲綢之路極不安全,可謂是九死一生。 為此,西漢皇帝便又開辟了一條海上絲綢之路。 當時,西漢皇帝剛好掃平了南越國,于是便以合浦為起點,建立海上絲綢之路,史稱‘徐聞、合浦、南海海道’。 相比起陸路運輸,尤其是駱駝商隊的高成本,海上運輸就要方便太多了。 海運,唯一的影響因素便是天氣。 而到了漢武帝時期,漢武帝甚至親自七次巡海航行,并且以軍事打擊,掃平了沿路海運的盜匪,使得海上絲綢之路更加暢通。 到了三國時期,當時中國的海運,已經實現了通過印度洋,一路航行到羅馬帝國,與之進行海上貿易了。 所以說,中國的海運,其實也不差。 海運主要工具是帆船,從四帆船,到更為先進的七面帆,帆船也在與日俱進。 帆越多,對于風能的利用便越加充分,帆船行駛的航線,自然便更為久遠。 話接上語,林邑國的海軍戰船,大多都是一些小型或者中型的戰船,這些戰船本身體積不大,加上又是用木頭制成,不論是滄龍,還是恐鱷,都能夠輕易把它們撞沉,或者擊沉。 唯獨只有那一兩艘樓船,能夠給滄龍或者恐鱷制造一些麻煩。 但是也僅僅只是麻煩而已,只要滄龍和恐鱷存心搞破壞,這兩首大型戰船,也不可能逃出它們二獸的魔掌。 更為精妙的是,恐鱷適合在離海岸稍近的淺水伏擊,而滄龍適合在離海岸稍遠的海水中伏擊,兩獸相互配合,一遠一近,簡直天衣無縫,互補長短。 林邑海軍已經不足為懼了,接下來,便是解決林邑象兵和山林兵的問題了。 想要滅掉林邑國,僅僅滅除他們的海軍還不夠,還必須要剪除他們的陸上軍隊,象兵和山林兵。 林邑國境內遍地雨林,而且海拔不低,山巒疊起,屬于山林地帶。 如此地帶,中原的一些行軍套路,在這里便完全不合適了。 縱觀歷史,這個年代,山地戰打的最好的,非諸葛亮組建的‘無當飛軍’莫屬了。 當年,諸葛亮親率大軍平定南中時,他發現南中山民多剛狠,于是,他便從中挑選一萬多青壯山民,加以訓練,最終有一千人達到標準,組建成了一支尤其擅長山地戰的特種部隊,無當飛軍。 無當飛軍的特點便是,人人都身披重甲,擅長山地行軍和作戰,并且人人擅長弓弩,善于堅守陣地。 與此同時,還有更重要的一項特殊技能,擅長用毒。 他們的刀口上,利箭上,都是淬有毒藥的,射中了敵人,即使沒有射中敵人要害,敵人也會因為緩緩中毒而亡。 去過南中的都知道,這些地方,瘴氣密布,林間充斥著各種毒氣,因為從小生活在這里,南中山民從小便懂得使用毒物。 無當飛軍之所以享譽后世,被稱為三國最著名的特種部隊之一,自然靠的是他們驚人的戰績。 公元231年,諸葛亮開啟第四次北伐,當時無當飛軍面對的是魏國大將張郃。 以善機巧著稱的張郃,率領數萬大軍,在進攻王平率領的數千無當飛軍時,卻遲遲無法攻克,最后,竟然被利箭射中了膝蓋。 原本,膝蓋被射也死不了人,但是,這可是無當飛軍射出的利箭,箭上有毒,很快,張郃便毒發身亡了。 堂堂一代名將張郃,就死在了這里。 公元244年,曹爽率領十余萬魏軍,進攻漢中,當時漢中守軍不足三萬。 面對劣勢,無當飛軍絲毫不懼,固守山林陣地,數次打退敵軍,切斷了曹爽的后路,這最終導致曹爽退軍,蜀漢大獲全勝。 這僅僅只是比較大的兩次戰役,在曹魏南征,和蜀漢北伐的數次戰役中,無當飛軍都發揮出了極高的作用,堪稱當時山林戰的王者。 前車之鑒后事之師,有珠玉在前,易鵬便想著,也模仿諸葛亮,組建一支屬于他自己的無當飛軍,相信,這支部隊一旦組建成功,必定能夠在與林邑的山林戰中,發揮奇效。 易鵬不懂練兵,于是早在他到達番禺的時候,他便已經派遣黃忠去了交趾,幫著他招募士卒。 交趾地處西南,與南中相鄰,人種上,并沒有太大的區別。 與此同時,易鵬用截獲的林邑沉香等名貴物品,和大漢商人交易,換取了大量的鐵器,用以給他的士卒,打造重甲……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