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只要把他們解決了,整個交州,便容易治理了。 而士家,是個很有意思的家族。 他們似乎十分識時務。 當年,東吳勢大,孫權原本想要討伐交州,不過這一場仗并沒有打起來,因為士燮馬上便投降了,帶領自己的兄弟歸順了孫權。 如此識時務,孫權自然高興了,加封他為左將軍。 漢朝,以左為尊,左將軍,已經算武官之最了。 為了鞏固關系,他常年給孫權進貢,各種香料葛布,以及明珠、大貝、琉璃、翡翠、玳瑁、犀角、象牙等珍寶,供奉不計其數。 孫權有感他如此聽話懂事,隨后又加封他為衛將軍,龍編侯,并且士家子弟都在各州郡為太守、中郎將等高官。 識時務,這便是士家的特點。 常言道,知己知彼,方能百戰百勝。 只有了解了敵人,才能進而戰勝敵人。 既然對方這么識時務,那么,想要征服士家,其實不用硬碰硬,完全可以用實力碾壓他們。 只要讓士家的人知道,他易鵬的赫赫神威,強大的實力,士家會像臣服東吳那般,也臣服在他的腳下。 所以,這兩個問題,其實可以縮減為一個,那便是漂亮的解決掉林邑叛亂,讓士家的人,見識到他易鵬雄厚的實力。 怎么解決林邑叛亂呢? 首先,也是要知己知彼了。 林邑國區連手下的士卒,大多都不是漢族,而是當地土人,占族人。 占族人,是東南亞地區最著名的古老文明之一,具有上千年的歷史,他們善于捕魚和航海,增進組建了強大的航海船隊。 歷史上,他們與中國交流,也多是從海路進行。 由于航海術發達,其造船業也很興旺,這使得占族人掌握了極高的造船技術。 精通地理的同學應該知道,所謂的林邑國,也就是日南郡,地形狹窄,東面環海,海資源十分豐富。 如此地形,也使得他們航海技術十分興盛。 林邑國最厲害的,是他們的海軍,其次,便是他們的山地軍。 林邑國境內,雨林遍野,山地較多,中原的騎兵在這里,根本無用武之力。 在古代,雨林戰最厲害的,便是象兵。 舉個例子,明朝曾經遠征越南緬甸,結果精銳的大明騎兵,卻被緬甸越南象兵打的七葷八素,直接打爛了。 哪怕當時的大明已經配備了火器,也打不贏。 為什么? 因為大象皮糙肉厚,火器打幾槍都不一定會死。 而且,雨林植物繁復,騎兵根本無法沖鋒,反而是大象,原本便是生活在雨林里的,來去自如,移動速度甚至比騎兵都要迅捷。 一個海軍,一個大象兵,這是林邑國的殺手锏,正是這兩個兵種,打的漢軍毫無還手之力,整個日南郡全部淪陷了。 只要滅了這兩個主力軍,林邑國,便只有束手就擒的份了。 怎么解決這兩支主力軍呢? 說起來,其實也很簡單,一個字,易鵬的御獸返祖能力。 林邑國的海軍就不用說了,隨便訓練幾頭海洋巨獸,就能夠輕輕松松滅了整個船隊。 在海洋中,人類船只,怎么可能是海洋霸主的敵手! 至于象兵,同樣容易,他可以訓練出更為龐大的巨獸,到時候,只要這些巨獸干掉了大象,所謂的象兵,也就不復存在了。 更進一步來說,作為中南半島最古老的名族之一,占族人口眾多,足足有三十萬之巨,廣泛分部在中南半島沿海地區,他們信奉神靈,十分迷信,易鵬完全可以通過施展異術,讓他們心悅誠服。 征服占族,對于易鵬而言,好處多多。 首先便是他們先進的航海術,造船術,能夠讓他更快的組建海軍,進而征服南海諸島,乃至夷州(臺灣島)和倭島。 只要打開了海路,之后他便可以通過收割諸島上的特產,賣往大漢各州,進而賺取更為豐厚的金銀……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