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豬剛鬣-《帶著史前生物,征戰三國》
第(1/3)頁
村子里養肉豬的,有不少,但是養母豬的,并不多。
一般來說,農村養母豬,都是為了產仔賣錢,然后留一兩個,當肉豬養著。
畢竟,這個年代,是沒有專業養豬場的,農戶們,大多呈散養狀態,即,每家每戶,在自己豬圈中養個一兩頭肉豬。
易鵬在村子里轉了一圈,詢問有沒有人家,想要賣小豬崽的。
村民們聽聞易鵬想要買小豬崽養,不由吃驚道:“易公子,您拿到工錢了?”
村民們對易鵬還是很尊敬的,畢竟,他是村子里,為數不多,讀過書,識過字的讀書人。
大漢王朝,人們的識字率,還是不低的,差不多達到了一百人中,有十五個,到二十個識字。
這得益于西漢漢文帝推行的‘幼吾所長,老吾所養’的原則,規定,十五歲以下的平民,都必須要接受教育,讀書識字。
可以說,西漢時期,人們識字率普遍較高。
但是,到了這東漢末年,由于連年災害,加上朝廷腐敗,皇帝昏庸無能,使得各處民不聊生,肚子都填不飽了,讀書識字的人,自然大為下降。
如今,整個村子,除了財主郭家之外,便只有他讀過書。
根據書生的記憶,他并不是大坪頭村的本地人,而是在小的時候,跟隨他的父親、母親,從外地逃難于此。
正因為如此,他在這村子里,才沒有一個親戚,死了,連個收尸的人都沒有。
面對村民的詢問,易鵬隨口胡謅道:“我把家里的一塊祖傳玉佩當了,換了一些錢,想要買一些小雞小鴨豬仔什么的,養在跟前,看能不能來年換點錢財。”
這年頭,誰沒有一點傳家寶呢。
更何況還是像書生這樣,知書達理的人家。
村民不疑有他,完全相信了這番說辭。
母豬誕下的豬仔,原本便是用來賣錢的,一戶養了母豬的村民帶著他來到自家豬欄前,指著里面的五六個小豬崽,說道:“易公子,看我這幾個豬仔,哪一個您看得上的,我便宜點賣給你,80錢一只。”
易鵬看了一眼,挑了一只最為活潑好動的,隨后,他掏出100錢,遞給了對方。
這些村民,都是在莊稼地里刨食的辛苦人,他不愿意占這個便宜。
更何況,他身上的錢財,還剩下不少,足夠用度。
他在屋內,用石頭和泥土,建了一個小型的豬圈,把小豬崽放了進去。
接下來的幾天,他將持續對其施展【馴化術】,直到把它馴化為自己的寵物為止。
畢竟也就關它幾天而已,所以,易鵬搭的有些簡陋。
在屋內,遮風擋雨,不至于讓它受了風吹雨打。
想要提升馴化寵物的成功率,首要的,便是提升與它的親密度,親密度越高,它便越容易被馴化成功。
提升親密度的方法,前面已經提到過了,大致就是,給它投喂上等的食材,把它喂的飽飽的,并且時常與其待在一起,培養感情。
或者,對其施展【馴化術】,即使失敗了,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與其的親密度。
這兩種方法,都能夠提升親密度。
接下來的一段時間,易鵬每日都用最精良的糧食豬草喂養小豬崽,把它養的白白胖胖的,日子過的優哉游哉,幸福感爆棚。
也因此,它與易鵬的親密度,不斷上升,眼看著已經突破到了50點了。
除此之外,他每日也定期給它施展【馴獸術】,毫無疑問,因為親密度太低,全都失敗了。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兰考县|
株洲市|
海兴县|
定州市|
县级市|
铁岭市|
贺州市|
永和县|
康乐县|
广宗县|
突泉县|
喀喇沁旗|
巢湖市|
井研县|
温宿县|
黄大仙区|
建湖县|
南城县|
南丹县|
苍山县|
仲巴县|
沙河市|
买车|
五大连池市|
三门峡市|
黄平县|
岢岚县|
东城区|
剑河县|
昌图县|
嵩明县|
咸宁市|
大庆市|
新巴尔虎右旗|
临西县|
金阳县|
塔河县|
临泽县|
星子县|
六枝特区|
金山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