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新式戰艦的首航讓李明啟非常滿意,因為改進了蒸汽輪機作為主要的動力,速度達到了25節左右,巡航速度在15~18節。 說實話,這種速度都趕得上一戰時期無畏艦的標準航速了,但不能這樣比。 因為新明帝國的這些新式戰艦還屬于鐵甲艦范疇,雖然船殼采用了外層鋼制船殼、中間木板、內側還,鑲嵌有一層薄鋼板的設計。 但總體來說類似于現在的勇士號船殼構造,船底依舊是木制,只是多了一層薄鋼板而已。 艦長101米,艦寬21米,吃水8米,并且因為比之前的設計增加了空間便于裝煤的原因,所以滿載之后的排水量達到了10600噸,勉強擠進了萬噸行列。 排水量小并且體型修長,加上先進的蒸汽輪機所以速度才會如此高。 這個速度全負荷運轉的話,已經可以追上飛剪船了,這就確保了戰艦可以有效對付敵方的快速帆船。 李明啟的打算就是等將來到無畏艦時期,這種新式戰艦也可以作為護衛艦來使用。 新明帝國的大半投入都丟進了戰艦之中,所以李明啟十分注重以后這種戰艦落伍之后也能使用,這樣才能達到最大化利用的目的。 位于艦身處的365毫米裝甲帶可以說以現在的火炮性能很難擊穿。 四門主炮因為重新設計了火炮口徑的原因,所以長度增加了不少。 由以前的25倍徑的305毫米后膛炮換成了406毫米后膛炮,長度比之前長出不少。 指揮塔的裝甲也得到了進一步加強,508毫米的厚度可以確保這些帝國海軍人才的基本安全。 船側的速射炮以及大口徑轉管機槍是貼臉戰時的重要武力來源。 通信天線被裝到了鋼制桅桿的頂部,有全套的索具以及船帆。配合上蒸汽輪機,確保了戰艦能以18節的速度巡航全球的能力。(需要港口加煤) 艦首與艦尾各有兩門125毫米副炮,此外艦首還被添加了鋼制撞角,確保了戰艦能在圍攻之中殺出一條血路。 因為這個時代沒有環保的概念,所以鍋爐艙中有專門向海中傾倒煤渣的傳送帶。 當然了,醫療艙也是必須要有的配置,彈藥艙也被安裝了傳送帶直通炮塔。 不過這樣一來雖然顯得先進不少,但也占據了大量的空間,這也是新式戰艦加高的原因所在。 李明啟可以想到,等擊敗了帶英的艦隊之后,全世界絕對會以新明帝國戰艦為原型開發自己的新式戰艦。 而現在的那些已經下水或者正在建造的戰艦直接就變成了落伍戰艦。 所以現在誰造的多,將來誰的損失就會更大。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