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又在利馬耽誤了半個月,移民們才全部被送走。 因為不需要考慮省錢的原因,所以每到一個港口就會進行補給,因此這些移民船上節省下來的空間都用來裝人了。 這也是帝國子民們能快速被送走的原因所在。 “萬歲爺,外面有個智利的使者求見。說是來給維爾斯求情的?!? 劉二河苦著臉將那名使者的相貌與請求都說了一遍。 這段時間因為呂衛明被留在了舊金山梳理錦衣衛的工作,因此現在劉二河依舊兼著李明啟出行期間錦衣衛的工作。 現在他不光要安排好禁衛軍的值守問題,還要操心錦衣衛們的情報收集。 “維爾斯是誰?”李明啟疑惑的問了一句,但說完之后就想起來前段時間被智利送回來的米國海軍少校了。 “讓他進來,我想聽聽他有什么理由讓我放過那個名叫維爾斯的戰犯。” 說完之后,李明啟就開始繼續畫圖了。 他的桌子上放著一疊a4打印紙,其中一張上畫了一個滑翔傘的簡單構造圖。 現在新明帝國的皇家研究院給已經能自主運行了,比如科研方面就已經跟軍工設計分開了。 像是皇家研究院的老李,他帶隊設計出了超級簡陋版的喀秋莎之后,就對這種太費錢的武器失去興趣。 又回去研究他的老本行連發機槍去了。 而皇家研究院的院長張榆,正一頭扎進研究院的改革中不可自拔。 所以在沒有合適的人手之后,李明啟不得不親自‘設計’一些后世的簡單機械產品,準備給其余的研究所成員們開闊一下眼界。 他的圖紙上不光有滑翔傘,還有自行車、腳踏三輪車等等。這些都是可以段時間內研究出來的。 另外還提出了飛艇的研究方向,飛艇需要的氫氣來源就是電解水,靠一座水利發電站配合那些被‘請來’的化學家進行相關方面的研究。 雖然氫氣危險,但想要實現空中轟炸的話,還是飛艇來的靠譜。 李明啟也考慮過無人機,但處于現在這個時代,一百架小型無人機在空戰中的作用也比不上一個飛艇來的實在。 不光可以用來實施空中轟炸,還可以用來運人以及吊裝火炮。 當然了,最重要的是可以儲備技術攀爬一下科技樹。 飛艇只是第一步,接下來就可以進行飛機的相關研究了。 如果說是用來進行戰場偵查的話還能用無人機來試一下,至于搞什么無人機潛入敵軍大營偵查之類的迷之操作… 如果是小型無人機,在沒有任何現代化基站的情況下,操控距離也就是幾十米。再遠的話人眼是看不見的。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