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蘇國盛最近這幾天感覺有些奇怪,那是一種說不上來的感覺。 以他做生意的體量,按道理不至于出現這樣的情況。往常在飯局、酒局這些應酬場景中,會有不少人恭維一句。 “蘇總,請多多關照!” 無論是企業合作伙伴還是地方小官吏,總有人會討好他蘇某人,習慣于游走在這樣場所, 但是一直不斷警醒自己的蘇國盛,會收下“糖衣,”退回“炮彈!” 但是最近這兩天,私交還算不錯的朋友們在聚會的時候,總會說一句。 “老蘇,你生了個好女兒!” 蘇國盛第一次聽的時候還在驚訝,自己的女兒長的沒話說,完全繼承了夫妻雙方的優點, 想和他結親家的不要太多。 可那都是女憑父貴,是他蘇某人為女兒打下的江山,但是現在好像變了,變得蘇國盛感覺有些不好接受了。 就像是昨日你以我為榮,今日我以你為榮一樣。 應酬完的蘇國盛回到家,再吃點妻子準備的小米粥,這也是多年來的習慣。 所謂的大富大貴,有時候也不過是能夠隨心所欲的吃點自己想吃的而已。 客廳里的電視開著,穿著睡衣的妻子還在看電視,端著晚飯沒了老板形象的蘇國盛坐過去。 電視上,央媽體育頻道正在放著遠在漂亮國采訪的畫面,畫面中女兒驚鴻一瞥的面容一閃而過,本來不想看的蘇國盛也不得不老老實實的坐下來。 在李大成的采訪中,央媽的鏡頭下,畫面上的林少杰時而顯得跳脫,時而穩重。 和那兩位美職籃的球星交流,流利的鳥語讓大家不得不佩服林少杰的語言天賦。 畢竟是華國長大的孩子, 也不是什么富足的家庭, 能把鳥語說的像當地人一樣,背后肯定沒少下功夫。 再看看那兩個被央媽吹噓的,說是球隊主力,別看面嫩,但也算是老球員,同樣的對著林少杰一臉的崇拜之情,那種與有榮焉的感覺真讓人覺得舒坦。 感情在籃球上,我們也能讓老黑佩服,這可不容易。 當然對于庫里“小學生”的面孔,蘇國盛是懷疑的,就這?還是球隊主力,難道漂亮國也流行童工? 等到兩人告辭,單獨面對自己人采訪的林少杰表現的稍微有些跳脫,此時的他像個真正的年輕人。 但是你仔細去看你就會發現,其實畫面上的被采訪者,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蘇真的身上,跳脫的舉動也是為了逗對方一笑,那個采訪的記者感覺自己都是多余的。 蘇國盛看到這兒的時候,才覺得心里好受點。 畢竟女兒遠走他鄉,他這個做父親的挺擔心的,好在落地就有人接, 一切都算是安排妥當。 可是一想到養了十幾二十年的小白菜,就要這樣拱手他人,做父親的心里還是有些芥蒂。 采訪的記者不像是央媽專業的,問的問題也很隨意,但很接地氣,大都是群眾喜聞樂見的。 蘇國盛聽了一會兒,覺得挺好的,不是那種冠冕堂皇的話,特別是那個記者(李大成)開玩笑說: “林指導你當初首次出圈被人熟知,還是因為你的外形出眾,是籃球運動員中少有的高顏值,堪比籃球界(老黑)喬丹。今年有不少華國的小鮮肉在漢國出道,他們的唱跳(說唱)更是在國內吸引了不少粉絲,很多網友表示,這對你在大眾面前展現的’第一帥‘地位產生了一定的挑戰,對此你有什么看法?” 蘇國盛仔細看了看畫面上的林少杰,刨除蘇真父親的角色,他也不得不感慨一聲,那小子的外形確實配得上自己的女兒。 劍眉星目,玉樹臨風,最令他印象深刻的就是那雙眼睛,完全掩蓋了面孔上相對稚嫩感,給人一種沉穩,值得信任的感覺。 再聽聽那個回復,一開始也挺有趣的。 “......喬丹長的不差,但真不算黑人中的帥哥,你沒聽巴克利說過么?‘他帥個毛線,我要是有三、五億美刀我也帥。’ 所以我覺得這樣對比是不正確的,我們眼里的帥哥不一定是他們眼里的帥哥,就像大家覺得我帥,我就覺得我很平平無奇,和大家一樣一個鼻子兩只眼......” 聽到這兒的時候,蘇國盛口中的小米粥差點被他吐出來,最后硬生生的被他咽下去。 長成這樣還謙虛,你謙虛個什么勁兒,如果不是長成這樣禍國殃民的,能把我的女兒騙走? “......至于什么出口轉內銷的歌手,如果唱唱美聲我還有些發怵,流行么?除了那些難度極高的,一般歌曲我覺得我唱我也行,更別說什么唱跳還有說唱了。 這玩意在漂亮國都快泛濫了,發展了多年,波利斯市的社區活動中,隨手拉個黑人老太太就能唱的你啞口無言,節奏感賊強的那種。 我天天經過那片我都學了不少,剛才咱們不是吃面了么,我現場給你表演一個。” 蘇國盛看著攝像機拉了一個遠景,坐在一旁的女兒也隨之入鏡,然后林少杰來了一段即興freestyle,打節奏的聲音與動作有模有樣。 但是話一出口......女兒捂著嘴笑的直不起腰,那個記者驚訝的嘴巴都合不攏。 “......你看這面.....又長又寬,就像這個碗......它又大又圓......這玩意有難度?” 林少杰的這個跳脫的發揮讓現場歡樂了很久,蘇國盛的那口小米粥差點第二次吐出來,最后又被他給吞下去了,喉嚨管感覺都粗了一大圈。 那唱的叫歌兒? 那玩意就是唱跳或者說唱? 還別說,第一次聽了想吐,回味起來還挺魔性的。 這面.....又長又寬,這碗......又大又圓,蘇國盛總覺得那小子不懷好意,但又說不上來為什么。 這就是林少杰在電視畫面上展現出跳脫的舉動,蘇國盛也就奇怪了,體育頻道再不正經,林少杰的名氣再大,也不至于放這些垃圾癟三的東西。 很快,蘇國盛就知道為什么了。 跳脫的林少杰逗樂了蘇真,讓現場的氛圍愉悅起來,可是那小子前腳樂呵呵,后腳就開始一本正經起來。 整個采訪過程完全隨著他的發揮,大家被他牽著走,有些話讓你哭笑不得,可是細細想起來,卻又覺得有那么些個道理。 “我知道我現在很紅,隨便說句話都能被人追捧,網上發個微博也被人大量轉發。 你們說的那些我暫時不知道名字的偶像或者明星,我估計很大可能,是不太喜歡的。 就連我自己,算哪門子偶像。 我早就說過,除了我對做事情的專注與熱忱值得學習,其他都不值一提。 你把我當個路人最好。 少年慕艾,喜歡某個明星不是什么錯事,我也能理解大家喜歡一些明星,但我希望大家在有自己喜歡的明星同時,也要有正確的三觀。 我除了說籃球場上的偶像是小巨人,因為他為我們打開了那扇窗,趟出了一條路,所以我喜歡他,視他為偶像。 其他的人呢? 我不是不喜歡明星,而是不喜歡流量明星。 以前的一些演員,歌手這些大明星吧,至少人家是有作品的,可是那些人有什么,我聽說那些人連背個臺詞都是對口型,說著‘1234,’然后靠后期配音來完成的。 在我的理解中,說個臺詞是最基本的吧,這個和唱歌不記歌詞,打球連基本的運球都不會有什么區別? 還有些拍戲受個傷,手掌擦傷了,連血都沒出,粉絲們就忙著安慰,拜托,你要是送醫晚一點,那傷口都要愈合了。 有些人吃個從冰箱里拿出來的桃子罐頭還要喊‘涼涼,’我們什么時候變得這么嬌氣了? 我們的尚武精神呢? 演員夏天拍冬天的戲,冬天拍夏天的戲,冷了熱了很正常,你就是干這個的,賺的就是那份錢。 擱我們籃球場,你不就是個打球的么,和人家賣藝的有本質區別么? 背靠背太辛苦不打了? 一個月給你安排個十來個客場你撂挑子不干了? 你一年幾百萬、上千萬的賺著,那個錢你拿著不覺得心痛,不心虛么? 老張,你啥眼神?我沒說國足,你要是這樣想我也沒轍。 我要不是因為合同的事情,需要保護好這張臉,那個面具我早就摘下來了,我又不是見不得人,對吧? 所以我不是不喜歡明星,不喜歡偶像,而是不喜歡所謂的流量明星,因為他們除了所謂的外貌與流量,其他什么都沒有。 準確的說,我也看過網友說的那些個什么顏值巔峰,那長相叫帥? 連我都比不過也好意思說,呸!我都覺得丟人! 外貌這玩意是父母給的,你的氣質呢?你的涵養呢? 大學都沒好好上,四大名著都不知道,科學知識更是一塌糊涂,你怎么就好意思作偶像,為了不給咱們江南大學丟臉,我來了美職籃有空還要堅持學習。 現在女友來這邊,她上學,我閑暇時間就跟著她一起上,到時候也把學位證給他拿下來。 所以我也不知道那些粉絲喜歡什么? 就喜歡外貌? 那你們去看看周總理、王德民、普朗克那些人? 人家年輕的時候哪個不甩小鮮肉十萬八千里,這些流量明星都是被各個公司乃至資本包裝出來的,你讓我怎么去喜歡。 要作品沒作品,整天在微博上說些沒營養的。 真要是覺得沒偶像,翻開書本去找找,什么才是真正的偶像。 那些能在歷史留名,不是單純的說什么開國元勛,為華國崛起而讀書,難道他們不配為偶像么? 改良水稻,研制兩彈一星,那才是你應該去視為偶像的。 戰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 我? 就是一路人,別說現在,永遠都不可能與之相比。 所以我覺得我們有時候以金錢來衡量一個人的成功和失敗,是不正確的,我們小時候不是這樣教育的,為什么現在大家習慣這樣了呢? 那些什么狗屁成功學,還有給年輕人塑造的價值觀,這都有很大的問題。 所以我就多啰嗦了兩句,畢竟我也清楚,我在年輕人中還是有點影響力的,所以我更希望他們去找尋真正的偶像,而不是我,喜歡我沒用,改變不了什么。 你學醫治病救人,當警察為人民服務,做老師教書育人......在其位要謀其職,哪怕當個農民種地我覺得都有出息,當然那些尸位素餐的不在其中......” 蘇國盛聽到這兒的時候,放下飯碗和妻子對望一眼,兩個人大約是心中有數了。 體育頻道背后可是央媽,敢把這個放出來,那就是妥妥的過審了,這代表什么?代表林少杰說了一些籃球之外的話是被人認可的。 否則頂多就會放一些林少杰對籃球的言論,而不是這些看起來隨意,羅里吧嗦,一個沒有經歷世俗理想主義的話。 蘇國盛感覺自己年輕的時候可沒有這樣的認知,那時候閑暇之余聽聽鄧麗君的歌兒就是最大的享受了,忙著做生意,哪有空享受,更別說什么追星了。 所謂的沉甸除了早起的積累,更多的是功成名就后的充電學習與自我感悟。 蘇母則為自己將來的女婿暗暗鼓掌,這話挑不出大毛病,三觀還是可以的。 電視畫面上,蘇真還有李大成顯然也想不到林少杰會說這些,話興正濃的他繼續說道。 “人們總喜歡拿成功人士來舉例,做榜樣,好像成功者一切都是正確的,這種為成功者開脫,為失敗者加罪,以成功來決定人生意義的做法,會讓很多人活得很累。 現在因為我的成功,因為我在美職籃取得的成績,以及賺到的錢,很多很多的錢,當這些東西結合在一起,會給大家造成一個誤解,那就是打籃球能掙錢,能有出路。 是! 一年幾百萬美元,換成咱們國內幾千萬,多少上市公司一年的利潤都沒這么多,難道說我一人創造的價值就比那些成百上千員工的上市公司創造的價值高? 說到底,任何一項體育運動能混出頭都可以賺錢,但能走出來的有幾個,大家的目光都在奧運冠軍甚至像我這樣勉強算是成功的運動員身上,這正常么? 在我們成功的同時,你知道又有多少人被淘汰? 也許有人說我是既得利益者,所以不想有其他人來搶奪我的資源,畢竟就這么大的盤子,多一個人分自己是不是少一些。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