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7章 陰曹地府-《封天花妖》


    第(1/3)頁

    第7章    陰曹地府

    凌霄寶殿上,二郎神被罰往九重天上為太上老君煉丹,但人間天兵天將并沒有找到白牡丹的蹤影,于是玉皇大帝派李天王前往冥界地府,探查究竟。

    “前些日子牡丹花妖私闖天庭,已重傷在楊戩手下,但并沒有死,李愛卿往地府走一趟,查查這個花妖現在身在何處。”玉皇大帝威嚴地坐在龍椅之上朝著李天王發號施令。

    “是,陛下。”李天王躬身道。

    李天王領命前往地府,穿過傳說中的鬼門關、地府生死門后,便是八百里的黃泉路。八百里黃泉,黃沙漫天,沒有日月星辰,陰風陣陣,白幡無數,和著陰風飄蕩在黃泉路上。原本一片灰霾的黃泉路,硬是被黃沙映成蒼茫,無數的孤魂野鬼,飄蕩在黃泉路上。

    見鬼門關開,黃泉路上那些孤魂野鬼便鬼哭狼嚎爭先恐后地朝鬼門關掠去。鬼門關一開而沒,而黃泉路上的孤魂野鬼都受著招魂幡的牽制,根本來不及趕到鬼門關,他們撲向的是新死之鬼,因為他們要想方設法吸取新死之人身上的陽氣,以維持他們在黃泉路上殘留的生機。他們或是枉死,或是沒有輪回之機,所以只好飄蕩在黃泉路上,慢慢地等待著那無盡的輪回。黃泉路上的孤魂野鬼雖然對新死之鬼敢完全無視,可卻不敢招惹李天王,畢竟李天王是天上神仙,左手托塔右手金锏,托塔可以鎮壓他們殘余的那點魂魄,而金锏可以把他們打得魂飛魄散。李天王自然也不會和這些孤魂野鬼計較,他的任務是盡快查出白牡丹的下落,好回天庭復命,至于這些黃泉路上的孤魂野鬼,連忘川河都到不了,更別說轉世輪回,只能在漫漫黃沙的黃泉路上來來回回,無向無方。

    黃泉八百里,杳無生機,但漫漫黃沙中,若有若無地開著一些彼岸花。彼岸花開七色,千年花開,花葉不相見,神鬼勿近,因為彼岸花的毒,比十八層地府的厲鬼冤魂還毒,所以即便是黃泉路上的孤魂野鬼,也都不敢輕易觸碰。

    而新死之鬼,如果帶得有買路錢,在世時積了福德,在被地府判官或黑白無常押過鬼門關后,就能得到招魂幡的感召,看得到招魂幡和望山錢,所以能夠走盡黃泉路,跨過奈何橋,得到輪回轉世。而走盡黃泉,便會看到一座破城,名為枉死城,枉死城后三生石,三生石后孟婆亭,孟婆亭前孟婆湯。孟婆亭后望鄉臺,登過望鄉臺,跨過奈何橋,走過雞鳴寺和野狗村,便到酆都,酆都地獄十八層,還盡人間恩怨,進入六道輪回,輪回路上,是妖是魔,是人是鬼,便由生前所為來定。

    孤魂野鬼一生走不盡黃泉路,可李天王緩步之間,便踏進了枉死城,枉死城中雖然厲鬼冤魂無數,但在看到李天王的金盔金甲以及手中的托塔之后,一向無惡不作的厲鬼冤魂竟然都躲得遠遠的,他們畢竟都不是李天王的對手。新鬼難過的枉死城,李天王自然暢通無阻,路過枉死城后,盡管李天王未曾注意,但枉死城后一塊巨石不得不讓人注目。只不過原本算盡新魂舊鬼是非的三生石,此時卻不敢算李天王一絲一毫,等李天王從三生石前走過,三生石一改往常照盡一切妖魔鬼怪之色,而是死一般的沉寂,就如地府中的一切似的,毫無生機。

    自枉死城起,被黃沙照成一片灰蒙的黃泉路便到了盡頭,枉死城后便再也無光,猶如人間的白天黑夜。不過枉死城后處處燃燒著蔚藍的幽冥鬼火,長空更是一片漆黑,不見星辰,沒有日月。三生石后不遠,便是一處破得不能再破、只由幾根木頭支撐著的涼亭,要不是涼亭上那塊木匾上寫著的‘孟婆亭’三個字,沒有人會把這個破亭子和奈何橋邊的孟婆亭聯系起來。

    孟婆亭前,是一個由幾塊亂石搭起來的小灶臺,小灶臺上扣著一口大黑鍋,黑鍋尤勝無日月星辰的地府,而且只是輕輕一瞥,便已經攝人心魄,是以路過之鬼,皆不敢在大黑鍋前停留。大黑鍋下無柴禾,但卻一直燃燒著幽冥鬼火,不生不滅。灶臺旁是一張黑得讓人心驚的小木桌,小木桌上放著幾個大黑碗,另外幾個黑碗疊在一起,從不見賣湯之人拿下來,而盛湯的從始至終也都只有一只大黑碗。就好像互相映襯破敗一般,亭子破敗,灶臺簡陋,而唯一的小黑桌上還有碗無筷,有桌無凳,若不是有一個站在大黑鍋后一直熬湯的老婆婆,地府真是應了不生不滅那個景象,只不過孟婆亭前那個老婆婆的存在,似乎不禁沒有給地府帶來生氣,反而更令地府死氣沉沉,讓所有地府來客更加心驚膽戰,腳底生寒。

    老婆婆瘦弱不堪,黑色繡花發帶包著的頭發已經花白,一張鐵青不帶血肉的臉顴骨外突,眼窩深陷,只是兩顆深黑的眸子雖不亂看,但卻無時無刻不在透著寒光。老婆婆身子佝僂,身形不足常人一半,走路顫顫巍巍,似乎隨時都會摔到,右手則吃力地抓著大黑勺在大黑鍋里攪拌著,然后又將那鍋黑不溜秋的湯舀出來盛到小木桌上那個大黑碗里。只不過不管老婆婆如何裝盛,小木桌上的那只大黑碗似乎永遠都裝不滿,而那口大黑鍋里面的黑湯也從來不減,似乎裝進大黑碗里的黑湯又會回到大黑鍋一樣,只是沒有人看到它是如何流回去的。

    老婦身材佝僂,卻拄著一根和她身形完全不相符的拐杖,拐杖比老婆婆還高出兩倍,通體漆黑無比,杖頭似龍非龍,神似鹿角卻不是鹿角,根本看不出來雕刻的是什么。杖頭倒掛著一個白色的燈籠,燈籠里沒有蠟燭,但卻在黑色的拐杖上顯得更加醒目,是以只要是路過孟婆亭的鬼,都會看到老婆婆白燈籠上寫著的那個“湯”字。每一個歷盡黃泉的新鬼,路過孟婆亭都必須要喝下孟婆湯,雖然有很多人不想忘卻前世今生,所以不想喝下孟婆湯,可在孟婆面前,他們毫無選擇余地。而孟婆亭前賣孟婆湯的,除了孟婆也再無別人,新魂舊鬼也只有喝下孟婆湯才能繼續往前,登上望鄉臺,回望故地,再踏上奈何橋,前往酆都,轉世輪回。

    李天王還沒走到孟婆亭,就遠遠地看到孟婆亭前的孟婆在招呼著一路新鬼,孟婆亭前,新魂舊鬼無不便哭哭啼啼,誰都不愿喝下孟婆湯忘卻前世今生,雖然孟婆言辭和藹地勸導著一眾新魂舊鬼,可透著寒光的的雙眼并不像是在勸說,是以但凡是黃泉路上路過的鬼,無一沒有喝下孟婆湯,即使有個別漏網之魚,走上奈何橋時也會無緣無故掉入忘川河中,而一旦掉入忘川河,便立即沉入忘川河底,除了要受忘川河中銅蛇鐵狗的血雨腥風之外,而且十世不能輪回,即便親眼看見所愛之人從奈何橋上走過,可就算喊破喉嚨,橋上之人也無法聽見忘川河中深情的呼喚,只有等到十世千年后,方可再入輪回,可那個時候意中人已經不知輪回了多少世,所以到頭來也只是徒留自己一往情深。

    李天王一現身,眾鬼皆避,即便是地府孟婆,也朝著李天王輕輕躬身行禮,畢竟一個是天上神仙,一個是地下之鬼,尊卑有別。

    “老身拜見李天王。”孟婆躬身說道。

    李天王掃了孟婆一眼,吭都沒吭一聲,不過還是稍微和孟婆拉開了一點距離,畢竟孟婆亭前的一片漆黑也讓他心有余悸,即便他身為天上神仙。李天王徑直朝酆都走去,畢竟閻王身在酆都,他要找閻王問個清楚,自然不會和其他人糾纏,只不過就在李天王路過望鄉臺、將要踏上奈何橋之時,李天王突然注意到奈何橋后冥府盡頭酆都上空飄蕩著的那尾黑幡。酆都城上,招魂幡出,萬鬼朝拜,李天王即便身為天庭神仙,可依然不愿踏上奈何橋,去往酆都城,畢竟酆都城中,十八層地獄之上,死氣深重,鬼神得而避之。李天王不想過奈何橋,但奈何閻王在酆都城里冥府之中,他想要探查白牡丹的去處,就不得不去。

    李天王踟躕之時,突然注意到奈何橋邊一塊大石上躺著一個青衣鬼面人,鬼面人懷中抱著一柄黑色長劍,不隨一眾鬼魂前往酆都,看起來應該是個鬼差,是以李天王便朝鬼面人一指,口中嚷道:

    “你,去叫閻王出來。”

    青衣鬼面人抬頭看了李天王一眼,只見李天王左手托塔,腰懸金锏,但青衣鬼面人卻無動于衷,常人見了都要給三分薄面的李天王,沒想到青衣鬼面人卻一聲不吭,理都不理李天王。

    “你找死嗎,沒聽見本王的話?”李天王見青衣鬼面人竟敢不搭理自己,不禁惱羞成怒,雙眼盯著青衣鬼面人的同時,右掌已暗暗運起真氣,準備將青衣鬼面人斃于掌下。

    “哼。”即使李天王殺氣已經超過奈何橋邊的死氣,可青衣鬼面人只是翻了個身,直接無視了李天王。

    面對托塔李天王,閻王都要三分客氣,可沒想到地府一個鬼差,竟然敢如此無視李天王,是以李天王勃然大怒,早已運起真氣的右掌,朝著大石上的鬼面人便一掌轟去。李天王攜著仙氣的一掌,以雷霆之勢轟向鬼面人,這一掌擊中,鬼面人非死即傷。可令人意外的是,李天王本身已經迅猛無比的一掌,竟然連鬼面人衣襟都沒沾著,等李天王掌風到的時候,鬼面人身影已經出現在李天王對面不遠處。

    “膽子不小,竟敢在本王面前撒野,本王手下不死無名之鬼,你叫什么,報上名來。”李天王看著鬼面人輕蔑地問道。

    “地府判官,鬼留風。”鬼面人照樣抱著長劍,看都不看李天王一眼。

    “很好,敢對本王無禮,就讓你見識見識托塔天王的厲害。”于是不等鬼留風答話,李天王手里托塔飛出,徑直朝著鬼留風上空鎮去。李天王金塔聚集仙氣,法力高深無比,三界之中,托塔一出,妖鬼閃避,一旦被李天王托塔鎮住,想要掙脫可沒那么容易。不過鬼留風見李天王托塔飛出,卻沒有半點著急的樣子,等托塔到達鬼留風頭頂之時,鬼留風身形突然閃動,眨眼之間,也不知道用了什么奇怪的身法,鬼留風便已輕輕地站在了托塔之上,反而變得居高臨下。

    見鬼留風站在托塔之上,李天王何時受過如此之辱,于是左手收回托塔,右手抽出腰間神兵青龍锏,縱身撲向鬼留風。鬼留風見李天王收了金塔,掣出青龍锏,朝著自己撲來,但他卻連長劍也懶得拔出,而是身形起落之間,李天王卻連鬼留風的身影都追不上。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灵寿县| 离岛区| 怀柔区| 宁强县| 南宁市| 长顺县| 大庆市| 阳朔县| 瑞丽市| 朝阳区| 团风县| 萨嘎县| 浙江省| 乐昌市| 措美县| 香河县| 长宁县| 商南县| 来凤县| 广丰县| 阿坝县| 华阴市| 青龙| 和硕县| 子长县| 巫溪县| 弋阳县| 鄂托克旗| 肥东县| 祁门县| 九江市| 于都县| 广西| 三门县| 商河县| 苍山县| 象山县| 津南区| 娄底市| 民和| 桃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