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46章 喜悅的陶家族人-《系統(tǒng)簽到:陶桃的古代種田日常》

    忙碌了半個月,小麥和玉米棒子都收了曬好入倉了,就等著播了冬小麥,種下土豆,開始分糧。

    這一次陶桃再次拿出了簽到獲取的種子,噴灑了超級稀釋了的靈泉水。

    陶桃在空間農(nóng)田實驗過,種子噴灑了這種濃度的靈泉水,基因變了,收成一畝增加百分之十左右。

    也就是說,簽到獲取的種子本來收成是一畝四百五十斤,噴灑之后能再增加四十五斤左右,而木樨國原有的種子經(jīng)過精心管理最多一畝三百斤。

    而且噴灑了靈泉水的種子,收成后留種,次年再種,收成和上一年一樣,也就是說,經(jīng)過了靈泉水的滋養(yǎng),種子改良了,這可是一個新的發(fā)現(xiàn)。

    這次的冬小麥種子,陶桃和她家老太爺說過,這是改良了的種子,收成比春小麥的還要高。

    最好能全部留種,實在是饞了,可以稍微用那么一點點來磨面嘗嘗。

    土豆則是耐旱高收成的作物,一畝三百斤的種子,收成能達到三千多斤。

    陶嵇一聽,趕緊和另三個老家伙商量。

    最后一致對外聲稱這是改良的麥種是他們幾個老家伙琢磨出來的,土豆則是在后山深處偶然發(fā)現(xiàn)的。

    不管怎樣就是不能暴露陶桃,她太小,他們也還太弱。

    就這樣,在幾個老爺子的特意掩護下,全族的人都知道了,這次的冬小麥是改良了的種子,收成更好,收獲了要留種。

    最驚喜的就是那一畝能達到三千斤的土豆。

    這次種了一百五十畝的冬小麥,兩百畝的土豆。

    剩下的一百五十畝,種了一些在鎮(zhèn)上買到的種子,最多的就是大豆蘿卜白菜之類的,其他啥大蔥菠菜之類的零零種種的也種了一些。

    在冬小麥和土豆種下去的第二天,陶家村迎來了一場比過年還熱鬧的場面,那就是分糧食。

    五十畝的小麥,收了整整兩萬一千斤,算下來一畝收成有四百二十斤。

    玉米種了有三百六十畝,收了二十七萬玉米棒子,算下來一畝收成有七百五十斤。

    都知道這是老祖送來的種子,但是沒想到收成會有這么多,主要是那些流民開墾了不少地,后來又全都走了,這讓他們撿了便宜。

    一個個都說幾個老太爺英明,在流民走后,趕緊去了鎮(zhèn)上找到亭長,把那些地都記在了村子上,是整個村子的公產(chǎn)。

    老太爺們可是說了,種子是老祖給的,今年的收成公中留三成,一部分換成銀錢修繕祠堂,一部分留著以備不時之需。

    余下的七成,除了一戶四百斤小麥,兩千斤玉米棒子,余下的村子里按照人頭分。

    小麥七成就是一萬四千七百斤。村里現(xiàn)在有十八戶人家,一戶四百斤,就是七千二百斤,還剩下的七千五百斤,剛好一個人一百斤。

    玉米棒子七成就是十八萬九千斤。一戶兩千斤,就是三萬六千斤,還有十五萬三千斤。陶家村現(xiàn)在有七十五號人,一人能分兩千零四十斤。

    葫蘆告訴陶桃,在木樨國這樣的玉米,一斤玉米棒子能出六兩玉米,一斤玉米磨面能有五兩玉米面,這算下來一千斤玉米棒子有六百斤玉米,能出三百斤玉米面。

    要是農(nóng)場開啟了作物萬能加工廠,一斤玉米能出九兩玉米面。

    當然,這是好的玉米棒子才有的,要是差點的,也就一斤玉米出三兩多四兩的玉米面。

    葫蘆的話,讓陶桃對那個作物萬能加工廠滿滿的期待。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文昌市| 错那县| 林芝县| 商城县| 绥阳县| 香港| 沾化县| 宣城市| 进贤县| 松江区| 陈巴尔虎旗| 塔城市| 崇信县| 年辖:市辖区| 洛宁县| 昌宁县| 广平县| 沙田区| 共和县| 科尔| 闵行区| 文安县| 宜宾县| 精河县| 水城县| 潮州市| 栖霞市| 河东区| 开阳县| 上饶市| 商水县| 秀山| 荥阳市| 溧阳市| 泰宁县| 略阳县| 浪卡子县| 汉源县| 磐安县| 神农架林区| 榕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