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第二回合,經(jīng)義,考題《論語》,各自摘句摘段,論其義,引文立義,見解。 是指圍繞某圣賢書,其書義理展開的議論,各抒已見,各引其論。 白芷瞧著這四大書院,真不要臉……又換了四個人上來。 小幽怨的眼神看著蔡院長,他主持文會,也應(yīng)講個公道不是。 蔡院長在忙忙人海中,看到崔小白(白芷),他竟讀懂了,這個小哥在埋怨他機(jī)制設(shè)置不公平,他老臉頓時一紅。 這小哥,應(yīng)該是方學(xué)子他家親戚,為其抱不平也理所應(yīng)當(dāng)。 他……這…… 眾議難違,他也無法。 不過,到也是好事。 這不,就試出來方學(xué)子在詩詞歌賦的方面,是個有大才學(xué)之人。 下面的文比,也不要緊;前有錦繡,縱是輸了一二局,已然能證其學(xué)子之才。 蔡院長……只能對不起這名小哥悻悻之色,還不忘對著小哥展顏一笑,以示安撫。 刷刷刷…… 大樹下身著灰白衣裳的老者怒了,這廝竟然勾引我徒媳婦,好個不要臉的。 如當(dāng)年一樣!!! 小本本上,又添了幾筆。 這個老廝那小本本已經(jīng)記滿了吧,得換第五個本本。 假模假樣! 此回合,考題《論語》。 方元璟取,子謂顏淵曰:“用之則行,舎之則藏。惟我與爾有是夫。” 答義:“圣人行藏之宜,俟能者而始微示之也。 蓋圣人之行藏,正不易規(guī),自顏子幾之,而始可與之言矣。 故特謂之曰:畢生閱歷,祗一二途以聽人分取焉,而求可以不窮於其際者,往往而鮮也。迨於有可以自信之矣,而或獨(dú)得而無與共,獨(dú)處而無與言。此意其讬之寤歌自適也耶?而吾今幸有以語爾也。 回乎!人有積平生之得力,終不自明,而必俟其人發(fā)之者,情相待也。故意氣至廣,得一人焉,可以不孤矣。人有積一心之靜觀,初無所試,而不知他人已識之者,神相告也。故學(xué)問誠深,有一候焉,不容終秘矣。 ……” 旁邊早有急不可耐的大儒,沖過去,一把搶過答卷。 摸著胡須,嘖嘖嘖聲不斷。 你到是念呀? 勾的人心癢癢。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