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有八股文章。 有詩詞。 有策論。 有注義解說。 習作上列的年份為: 豐武十年, 豐武十一年, 豐武十二年, ………… 豐武十八年。 今年豐武二十一年,剛好就少最近三年,巧了,他方解元就最近三年不在京城。 “春樓又曉一夜風,花開葉落萬暮生……” “通一明,通二生,通百態,曉人間事。” 此詩詞勉強。 “《詩經-雅》,能窺見邊關戰士們其思念之情,如‘我徂東山,慆慆不歸。我來自東,零雨其蒙。’他去東山已經很久了,現在走在回家路上,天上飄著細雨,他心情憂傷感情。” “他一會兒想起了恢復平民生活的可喜,一會兒又想起了老家可能已經荒蕪,迎接自己的也許是一派破敗景象:‘果贏之實,亦施于宇。伊威在室,蟏蛸在戶。町畽鹿場,熠耀宵行。’” “但是,即使是這樣,他也覺得還是老家好:‘不可畏也,伊可懷也!’…………“ 此讀經明義尚可。 此策論,此文章……,才疏學淺,難怪中個秀才掉在尾巴上。 幾十張閱讀下來,眾學子一致心聲,此子就堪堪秀才之才學。 哀呼。 憤慨。 怒氣。 不甘。 “原來前些日子,聽說方伯爵家嫡長子方元璟作弊之謠言,不是空穴來風。” “此字軟趴無力,筆鋒不見形,毫無風骨……也難登大雅之堂。” “天道不公!我要找院長申訴!” “對,要找夫子們討個說法。” “科考嚴明,為眾學子力求光宗耀祖之出路,可不能讓作弊之風污了此圣潔之事。” 誰也別小看學子們,有道是: “秀才提筆,紙上談兵;舉人殺敵,出口成章;進士一怒,唇槍舌戰。” ------題外話------ 頭禿,這幾章磨了好長時間。 卡文,卡到我難受,一直找不到好的劇情,來寫方元璟的高光時刻之一。 “眾學子憤起,覺不公。方元璟應戰,舌戰群儒。”這個設定,二個月前就列了大綱,真要寫時,整了幾個版本,才寫出這幾章。 仍覺不美,可我才盡了。 頭發都掉了幾把………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