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四章:這事,我管了!-《明末重生之門》
第(1/3)頁
猶如一串又一串的珠子,金陵的雨纏纏綿綿下個不停。
楊臨裹緊身上的衣服,呼出一口濁氣,穿行在雨水當中。
行至孫杰面前,止住腳步。
躬身行禮,聲音沉穩:
“回大人,昨夜之事, 已然辦妥。
我軍巡視城中,昨夜,有士紳鼓動青皮流氓上街暴動,盡數被殺。
余者逃遁,妄想出城,被城門守軍襲殺。
今日凌晨,城外有百姓想要入城售賣農貨。
屬下以為, 百姓不可不管, 于是讓城門守軍代為購買。”
楊臨零零碎碎的說著昨天晚上金陵的事情。
孫杰聽的很認真, 以至于吹進屋檐的雨,打濕了他半個肩膀,都沒有察覺到。
忽然覺得肩膀有些發涼,這才發現半個肩膀都濕了。
又縮回身子,看向楊臨,“城中其余士紳如何?可有暴動者?或者蠱惑城中百姓作亂者?”
“屬下禁止城中任何人隨意出門,除卻病患等緊急事,加之士兵巡視,除卻剛才屬下所言那些事之外,幾乎沒什么大事。
城中士紳大部安穩,昨日的殺戮,震懾了他們!”楊臨回道。
享受了太久的太平,以至于他們忘了現在的北方還有戰亂。
以至于他們忘了,被戳一刀子還會死。
孫杰點了點頭,道:“發帖,將城中那些頗有家身的士紳弄過來,咱們主要的目的是收稅, 總不能忘了正事!
城中百姓生活不可不顧, 昨日于魏國公府中抄出不少糧食,將這些糧食分與城中百姓。
若人手不足,可從城中選一些靠得住的人。
同時派人去城外采買蔬菜等物,以供應城中百姓。錢財支出,便從魏國公府中來。記住,采買蔬菜等物時,最好帶著幾個本地人過去。
秦音不比南語,鄉下百姓,能聽懂的少,不要鬧出誤會。
將城中的郎中聚集起來,城中百姓若有病患,便及時診治。費用,也從魏國公府中出。
總之一句話,百姓乃重中之重。”
“得令!”
楊臨轉身去安排這事。
一個碩大的金陵城,士紳不少,可更多的便是百姓。
士紳們家有存糧,不至于餓死。可普通老百姓不同,他們這些人抗風險的能力很差,稍有不足,便會饑餓而死。
城中生活的百姓, 大多在城中做工,大多干的是服務士紳的活計。
這些人家中糧食有限,大多名下無地,若是封的久了,很容易鬧出饑荒。
孫杰只說了一個大概的方向,至于具體事例,就得楊臨自己來做。
孫杰帶著楊臨過來,正是出于這些考量。
城中百姓幾十萬,想要安頓好可不是一間容易事。
但要是安頓好了,能換來珍貴的經驗。
楊臨先去了應天府衙門,然后將應天府以及金陵留守六部的皂吏全部找了過來。
金陵的官員,可不知道金陵的具體情況。
留在這里的官員,基本上都是奔著養老來的。
一年到頭,恐怕都去不了幾次衙門。
說起來,這偌大的金陵城,和這些當官的老爺們關系不是很大。
金陵城的具體管理者,還是這些衙門皂吏。
不管這些皂吏愿不愿意,楊臨都有辦法讓他們愿意。
刀子和財貨,總能讓這些人倒戈。
指望這些皂吏對大明朝廷忠心耿耿,簡直笑話。
雨還在下著,聚寶門開啟。
十幾個士兵,帶著一些皂吏,出了城。
與此同時,城中的醫館、藥鋪,都有士兵闖入。
態度雖然有些僵硬,但當碩大的銀塊拍在桌子上時,不管是東家還是郎中,都閉上了嘴。
郎中在士兵們的帶領下,朝著魏國公府而去。
城中的士兵依舊在巡邏,維持秩序。
魏國公府的后門,一輛接一輛的馬車,把魏國公府這么多年積攢下來的糧食全都拉走。
楊臨帶著兵馬,指揮著皂吏,把這些糧食分發了下去。
因為百姓的數量很多,所以挑選了幾個發糧點。
百姓們從來沒見過這種事情,當士兵們拿著大喇叭在街道上大喊的時候,他們這些人還不相信。
當他們看到那白花花的糧食時,這才放下心來。
那場禍亂的影響,很快便被消弭到了最低。
很多士紳都在罵,說孫杰這是在絕戶,是絕戶計,是邀買人心。
真是可笑,要是他們這些人能夠做到這種地步,孫杰又如何能進得了這金陵城?
......
雨下了一整天,迷迷茫茫,朦朦朧朧。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积石山|
弋阳县|
吉水县|
类乌齐县|
隆昌县|
宜章县|
吴忠市|
溧阳市|
三门峡市|
射洪县|
澜沧|
青浦区|
潜山县|
合川市|
五家渠市|
黔东|
阿坝|
泾阳县|
都安|
阿克苏市|
肇源县|
普兰店市|
肥西县|
九江市|
若羌县|
房产|
湟中县|
石棉县|
滕州市|
江源县|
固阳县|
镇雄县|
南漳县|
许昌县|
穆棱市|
浙江省|
那曲县|
保康县|
盐源县|
连云港市|
祥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