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六章:大秦軍校-《明末重生之門》
第(1/3)頁
帶著從延綏鎮收攏的那些百姓,回到了西安府附近。
寒冬臘月中,西安府周邊多了不少帳篷。
這些百姓,孫杰直接交給了王筆。
已經不是第一次安置百姓了,王筆早已經輕車熟路。
糧食,衣物如今都不缺,開春之后, 就能開始耕種。
周邊的那些土地,有很多是之前秦王府家的產業,后來,被孫初文買下,送給了孫杰。
如今,孫杰便是西安府地界上,最大的地主。
加上拋荒的土地,足夠安頓這些百姓。
這些百姓住下來不久, 孫杰便開始從這些人當中挑選精壯。
一個清理出來的校場,兩百個二十歲上下的青壯繞著校場跑圈。
落后的,跑不動的,盡數淘汰。
孫杰站在校場中間,看著周圍跑圈的那些青壯。
這些人吃了幾天飽飯,體力恢復了一些,不至于體力不支累死。
一圈又一圈,越往后,人數越少。
十圈之后,已經沒有多少人能堅持了。
跑到最后,只剩下一百來個,淘汰率將近五成。
跑在最前面的便是那個王大柱。
他的胸口不斷的起伏著,不停的喘著粗氣。
盡管雙腿已經很沉重了,但他還是在堅持。
想為人上人,要吃苦中苦。這是他必經之路。
事實上,幾乎每一個入伍的士兵,都要走這一遭。
總共十五圈, 當王大柱跑完十五圈后, 整個人就像是從水里撈出來一樣,汗水浸濕了身上的衣服。
他氣喘吁吁的來到了孫杰面前,不斷的喘著粗氣。
“將軍,小人,小人,過了吧!”
上氣不接下氣的說道。
孫杰點了點頭,道:“合格了,原地休息吧,待會聽我號令!”
王大壯告了一聲謝,躺倒在地,大口的喘息。
當這兩百人跑完之后,又有兩百人上了校場。
接下來的幾天,孫杰從帶回來的這些人當中,選出了七千新兵。
除了孫杰這邊之外,富平堡那也選出了一萬六千人的新兵。
年前,孫杰京城那邊弄回來不少人,其中大部分都是青壯,自然能選出來這些士兵。
如今,孫杰手中的兵力,算上之前的老兵, 達到了三萬一千人。
這三萬一千人, 充到了之前三大營中。
各級軍官,全部從之前的老卒中挑選。
親衛營,兵力一萬一千人,由孫杰直接統領,陳虎副之。
趙大頂領第一營參將,如今領五千兵駐守在延綏鎮。
另外五千人,駐扎在耀州。
主要負責監督建奴俘虜挖煤和鋪設通往富平堡的道路。
第一營的參贊是陳兩里,是第一批跟隨孫杰的士兵。
戰功不小,加上忠心耿耿,敏而好學,于是被孫杰提拔為第一營參贊。
說起來,陳兩里以前還是趙大頂的手下。
第二營參將是梁五,兵力一萬人,親領五千人駐扎富平堡。
另外五千人,主要負責監督建奴俘虜修建從富平堡到西安府的道路。
第二營的參贊叫孫朝賀,本來是秦商士紳,身上有秀才功名,還是孫初文的侄子。
自從孫初文追隨孫杰之后,他便從了軍。
在文重武輕的年月,能以秀才功名從軍,屬實不易。
雖是書生,但打起仗來不要命,每次打仗,總是身先士卒,沖鋒在前。
那不要命的架勢,讓軍中老卒側目。
人送外號“瘋書生”。
親衛營一萬一千人,隨孫杰駐扎在西安府附近。
西安府城里城外,都有孫杰駐軍。
目前的事情辦的差不多了,日子也漸漸平穩下來。
在這寒冬臘月中,孫杰籌辦多時的軍校終于開課了。
大秦軍校,便是其名稱,位于富平堡城中,距離孫杰之前的參將府不遠。
之所以叫這個名字,原因有兩個。
一是因為軍校就在秦地,所以就叫大秦。
二是因為,大秦是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王朝。
統一了六國,統一了中原。
孫杰的目標是整個世界,取大秦統一天下之意。
軍校面積不大,占地只有十來畝。
目前來說,已經夠用了。
現在沒什么大事,孫杰把軍中百戶以上的將領集中起來,給他們授課。
幾百個身著毛呢大衣的軍官,整齊的排列在軍校的操場上。
除了軍中的軍官之外,還有軍參院的那些官員。
灰色的對襟立領毛呢大衣筆直挺拔,黃銅大扣在胸前排成兩列。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卓尼县|
桂平市|
师宗县|
镇康县|
鞍山市|
东山县|
南漳县|
三穗县|
麻栗坡县|
大兴区|
黄骅市|
广灵县|
中宁县|
盐津县|
屯门区|
罗城|
漳平市|
鹤山市|
邵武市|
金塔县|
故城县|
昌吉市|
大姚县|
美姑县|
上蔡县|
修文县|
太康县|
隆化县|
忻城县|
宁武县|
亚东县|
威远县|
大田县|
商南县|
盐津县|
宁阳县|
托克逊县|
平南县|
香河县|
开封市|
临沧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