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從耀州到富平的道路要修繕,從富平到西安府的道路依舊要修繕。 記住,修繕道路的時候,一定要用水泥。不要擔心成本,那些建奴俘虜剛好可以利用上。 還有耀州那邊的煤礦,也要擴大產量。 把這些建奴俘虜分成兩部分,一部分進山挖礦, 另一部分干苦力修路架橋。 對了,帶回來的那些百姓,把青壯抽檢出來,還要再次征兵,這次,兵額,要擴大到兩萬人。 還有學校,蓋的怎么樣了?” 孫杰看著王筆,問道。 “學校已經蓋的差不多了,已經從西安府招募了秀才過來教書。 學生都是之前過來的百姓的孩子,要繳納一定的學費,不是很多。 至于這次送過來的這批,屬下沒有讓他們的學生入學。 大人之前說的軍校,校舍已經建好了,只是沒有學生和老師,空蕩蕩的。 大人,正所謂升米恩斗米仇,說的有些難聽,但這事現實。 咱們給百姓提供田畝、住處、糧食、衣裳以及農具,放眼整個天下,只有咱們這一家了。 時間短了還行,長了的話,不僅成本會居高不下,甚至還會養出懶人。 之前咱們實力小, 人也少, 用這種法子還行, 現在人多了,就有些不太現實!” 王筆跟在孫杰身后,一臉認真的說著自己的看法。 他說的這些事,孫杰心里也有考量。 王筆說的沒錯,有些時候,不能對百姓“太好”,不是說,不能對百姓好,而是不能無條件的對百姓好。 最好的狀態是,百姓接受孫杰的資助,開墾荒地,種植糧食,修建房屋,然后交糧納稅。 一年的結余,拿到市場上去賣,換成錢財,再買些想買的東西。 如果,這些事情全都被孫杰承擔,那百姓就失去了他們的作用, 久而久之,社會就會失去活力, 甚至還會引起反噬。 “你說的很對,之前百姓數量太少,做的多一些無所謂,現在人數多了,就不行了。 這事情不小,是個大事,各項事情要好好的考慮。你把你想的那些,搞一個章程,把你的想法全部寫出來!” 孫杰說道。 兩人一邊說著,一邊往城里走去。 天空也黑了下來,忙起來的時候,時間流逝的很快。 回到參將府,孫杰把陳虎、趙大頂、梁五、楊臨以及王筆他們找了過來。 參將府的前廳里放了三四個火盆,驅散了不少寒冷。 孫杰坐在上位,看著坐在兩側的眾人,說道:“這次把你們這些人找來,是有件事情告訴你們!” 眾人看向孫杰,傾耳細聽。 孫杰從旁邊的桌子上拿出幾張寫著規劃的宣紙,讓眾人一一拿了一份。 陳虎他們這幾年一直在學習,早已經不是之前的那個大老粗了。 孫杰靜靜的喝著茶,看著他們。 王筆率先看完,他放下手中的宣紙,既緊張又興奮。 他從孫杰的規劃中,看到了野心,看到了征戰天下的野望。 制度框架,官僚體系,最能直接反應一個人的心態。 孫杰制定出來的這個規制,某種程度上來說,比朝廷官僚體系還要完備。 “大人,您的意思是,如今的規制,還要進行改動?!”王筆忍著內心的激動,問道。 孫杰放下茶杯,道:“不錯,咱們現行的規制,幾乎沒有任何規矩可言。 所有事物雜亂不堪,管理混亂,相互交叉,效率低下。 人少的時候沒有什么,可現在人多了,地盤也大了。 以后,咱們手中的人口和地盤將會越來越大,要是不提前做好規劃,恐怕影響甚大!” “大人所言即是!” 楊臨接過了孫杰的話茬,聲音洪亮,語氣間也滿是激動。 孫杰搞出來的這個制度框架,一下子多出了不少官職。 商人出身的他,自然能看明白孫杰所圖甚大。 “大人,可是,咱們目前手中沒有這么多人啊!” 陳虎放下手中的宣紙,有些猶豫。 文事他不清楚,軍事明白不少。 這個軍參院讓他有些拿不準。 這幾天他在讀史,覺得孫杰搞的這個軍參院有些像大明的五軍都督府,但又說不出來哪里像。 “大人,這個軍參院,末將有些不太明白。 將領和大人之間隔著這么多的部門,是不是有些不太合適?!”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