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孫初文女兒年齡看起來能大一些,看樣子應該在十四五歲左右。 她穿著一身花棉襖,臉蛋就像是紅蘋果一樣,眼睛很大,身板很寬,一雙天足上穿著一雙棉布鞋,看到孫杰時羞澀一笑,臉色更紅。 從程朱理學開始,便有纏足陋習。 不過,明朝這種情況不是很嚴重,朱元璋就曾經下令禁止過這種陋習。 江南水鄉之地,對纏足比較重視,纏足的比較多。但也不是全部,不纏足的也不少。 陜西比不上江南水鄉,土地貧瘠,男人當牲口使,女人當男人使,所以纏足不是很常見。 急匆匆的跑了出去,腳步聲漸行漸遠。 “那是千金吧,之前沒見過!”孫杰隨口說道。 孫初文笑道:“是啊,過了年便要及笄,也該張羅婚事嫁人了!” “看樣子年齡尚小,又何須著急呢?”孫杰說道。 這個年齡,其實不適合結婚,尤其是生孩子,影響很大。 孫初文張羅著孫杰坐下,笑道:“嗐,什么著急不著急的,最近這幾年,一直在找,只是偌大的西安府城,找不見幾個青年才俊!” 坐在孫初文旁邊,孫杰開解道:“找不到不代表沒有好的,令千金一看便是有福之人,以后定然會嫁的很好!” “借你吉言,借你吉言!哈哈哈!”孫初文一臉喜悅,哈哈笑道。 笑著笑著,身子往孫杰那邊探了探,聲音小了一些,“不知孫先生可曾婚配?或者,有過姻親!” “額……” 孫杰一愣,沒想到孫初文會問出這樣的問題。 還不等孫杰解釋,孫初文便開始自夸:“孫先生,不是在下吹,我這閨女可是個能干活的好把式,家里家外安排的明明白白,家中下人,都是她在管。 年幼時,讀過《女誡》、《女訓》、《女論語》、《女范捷錄》,還讀過四書五經。 因為是在下的第一個孩子,所以一家子很上心,也跟著家中賬房學過算賬。 平時要干的事不少,所以就沒裹足,再說了,裹足真真折騰人,不當人事! ……” 孫初文唾沫橫飛,不斷的夸著自己的女兒。 祖上好歹是朝廷大員,也是書香門第之家,能寫會算倒也正常。 加上北方人粗糙,不拘小節,身上更多的大氣,而不是江南水鄉姑娘的溫婉。 這還不明顯嗎?這明擺著送閨女。 孫杰要是看不清,那才見怪了! “那啥,孫先生,這事,這事咱們先不說了,今天有事找,確實有事找!” 孫杰一臉尷尬。 “咳咳!” 孫初文也看出了孫杰的尷尬,假裝咳嗽兩聲,緩解尷尬。 “那啥,孫先生說事吧,倒是在下唐突了!” 孫杰深吸一口氣,調整心態,道:“如今天氣漸冷,城外難民恐難過冬,在下于富平縣有些田產,想把他們帶過去安頓,以做佃戶。 富平縣那邊有些糧食,但這西安府中糧食不多,所以便想讓孫先生幫襯一二!” 如果從現代征調糧食,不是不行,只是前幾天剛剛運了一大批糖過來,金門能量不多。 糧食調過來,也吃不了幾天,搞不好,還容易讓金門喪失能量,這可不是什么好事。 “還以為是什么事,原來是這事!”孫初文臉色平靜,一副見怪不怪的樣子。 “我們秦商這幾年比不上晉商,錢賺的不多,但我們也不是那種沒有良心的奸商。 走的是人間正道,吃的黃土地產的糧,都是陜西鄉黨,我們秦商自然會幫襯他們。 我們秦商在城外,設置了不少粥棚,足量供應難民吃食。但近幾年難民越來越多,我們也捉襟見肘。 幸虧孫先生的糖,將近年關,我們買了不少糧,不敢說讓他們吃飽肚子,每天兩頓稀粥,倒也能供應。” 孫初文說道。 倒是沒想到孫初文竟然會這樣做,只是,孫杰第一次來西安府時,城外施粥的不多啊。 這次來時,倒是見了不少粥棚,當時還以為是城中官府所設,沒想到竟然是秦商所為。 心中還有疑惑,便問道:“在下之前來西安府時,不曾見過多少啊!” “之前,我們秦商糧食不多,那時匪亂,我們的粥棚只有零星一些,加上晉商的打壓,實在抽不出多少。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說的難聽一些,我們是商人,不會做賠本的買賣,所以之前,施粥不多。” 孫初文的臉上,多了一分商人的狡黠。 但此時此刻,誰能說他做的不好呢? 能做到這個份上,已經很不錯了。 “這些難民,孫先生不用擔心,這幾天的糧食,我們會充足供應。 為商,錢固然重要,但更應造福一方。祖父不過市井小民,若非鄉親幫助,何以高中進士?官至吏部天官? 我雖然愛財,但也會竭盡自己所能,幫助鄉黨。只是,人力有時盡,有時候,自己也無法保全。”孫初文說的很大聲。 這番話,讓孫杰刮目相看。 確實啊,秦商窮是窮了點,但要比晉商好。 賺的是斷子絕孫的錢,真不怕遭報應。 厚重的門簾忽然掀起,孫初文的女兒探出半個身子。 聲音很清脆,宛若銀鈴,“該吃飯了,飯好了,娘讓我問,是在這屋吃,還是在飯廳?!” “天氣寒冷,就在這屋吃吧!”孫初文說道。 “好!” 孫初文的女兒應了一聲,急匆匆的轉身離去。 臨走時,又瞥了孫杰一眼。 孫杰想要拒絕,可架不住孫初文熱情招待。 “孫先生如此熱情,倒是讓在下為難,既然如此,那便吃飯吧!” 孫杰只好同意。 “哈哈哈,這就好,這就好。我們陜西雖窮,可不會怠慢了客人!”孫初文哈哈大笑。 門簾又掀了起來,幾個下人抬著一張桌子走了進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