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在柳乘蔭眼里,方松是一個挺和氣的人。 以“教師節”為開局閑聊了一會兒后,柳乘蔭跟方松大概對了一下“答案”。 對過“答案”后,柳乘蔭確定了自己的導師并不會用課業來擠占柳乘蔭的規劃好的時間安排。 柳乘蔭松了口氣。 可方松那邊卻不淡定了。 方松從柳乘蔭的口中打探出來一個“可怕”的結果! 柳乘蔭居然想學習! 這個吳華說的不一樣啊! 不是說柳乘蔭已經有自己的一套成熟的導演體系,不需要跟他學習了嗎? 等等! 哦,原來柳乘蔭想學的是編劇方面的知識啊!就說嘛~ 不對! 他方松明明是教導演專業的啊! 你跑來跟我個教導演說要說要學編劇...... 什么情況? 好在,柳乘蔭后面又補充了一番。 聽了柳乘蔭的話后,方松明白過來,然后松了口氣。 原來,柳乘蔭并非真的要重頭學習怎么寫出好劇本,那樣的話,柳乘蔭從時間上也來不及。 所以,柳乘蔭打算“速成”,而“速成”的最好辦法不是學會寫出好劇本,而是通過學習編劇方面的知識,先懂得如何辨別好劇本。 想要好劇本,要么學會自己寫,要么學會分辨,從別人手上找過來。 柳乘蔭打算先開通后者的路子,學習分辨劇本的品質。 這樣一來,在柳乘蔭學會如何寫出好劇本前,如果他遇上了別人遞過來的好劇本。 如果一直沒有遇到好劇本的話,他也能通過不斷學習,最終寫出他自己的好劇本。 導演想學習如何分辨劇本,這對方松來說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所以方松也沒有多想,并未意識到柳乘蔭未來還將會繼續“得寸進尺”,企圖從他這個教導演導師這里學習編劇方面知識的事情........ 雖然,柳乘蔭的情況跟吳華所說的“完全不用教”有所差距,但如果只是傳授些如何辨別好劇本的技巧的話,他倒是可以指導一下,而且也費不了什么工夫。 就這樣,柳乘蔭的讀研生活開始了。 ......... 知識這種東西,往往只有在真正要用到時,人們才知道自己明白自己在某方面的匱乏,然后一旦有機會饑渴地去獲取自己所缺乏的部分。 柳乘蔭根據方松的指點,去圖書館找了些書看。 一連數日,柳乘蔭都是在知識的海洋中度過的。 最開始還會關注一下票房和專輯銷量。 在看到《輕狂》的票房毫無意外地日漸走低,專輯日增銷量額平穩增長后,他就逐漸降低了對外物的關注,為能拍出好電影而專心學習去了。 就在柳乘蔭以為不出意外的話,日子就會以這樣的節奏慢慢過去的時候。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