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章,各奔前程-《三國之我不是蟻賊》
第(2/3)頁
“天地玄黃,宇宙洪荒~~~~!”
讀完之后工作人員又讓他寫了上百個字,確定他是一個讀書人之后,這才算過關了!
工作人員拿出一個表格說道:“姓名?”
“戲忠,字志才!”
“哪里人?”
“潁川郡!”
工作人員道:“小學夫子,月俸千錢,包吃住,要是教導的好,還會有一筆不菲的年終獎!能不能接受!”
戲忠點頭道:“可以!”
工作人員蓋個印章,戲忠就成為了天津小學的夫子!
而在另一邊,郭嘉也來到天津的鹽田附近,這一片已經被藤甲軍的部眾整理的整整齊齊,一副南方水田湖光山色的樣子。但走進一看就可以發現這里水田當中不是水稻,而是白花花的海鹽,而現在這里已經不是當中100畝的樣子了,而是被藤甲軍的部眾擴張成為了1000畝鹽田!
郭嘉看到此景感嘆道:“這簡直是鬼斧神工!”
大漢歷來都是用海水來煮鹽的,想這樣省時省力曬鹽可是聞所未聞見所未見!
一旁的百姓也跟著說道:“可不是,我們渠帥可是會法術的,他老人家一施法,泉州荒野就成為了鹽田,這鹽就不斷從鹽田當中冒出來!光這一個月時間,這塊鹽田就曬出一萬多石鹽了,現在我們泉州每斤海鹽不過三錢,還沒有砂石,這可多虧了渠帥的法術!現在天氣熱,這個鹽田每天都會有上萬石的海鹽產出,這簡直就是一座挖掘不盡的金礦!”
這個說法還真不能算錯,一萬石海鹽有120萬斤,按照每斤3錢,光這片鹽田每個月就可以產出價值360萬錢的鹽,一年下來差不多3000萬左右的產值,這已經相當于大漢的一個大郡的稅收,當然這對藤甲軍而言又不算變得什么了,但卻解決了藤甲軍缺乏食鹽的問題,減少了藤甲軍的一個短板,現在這些海鹽大部分被運輸到藤甲軍各地,少部分用來制造咸魚干!
這片鹽田已經成為了泉州打卡的圣地,本地的百姓來看鹽是如何從田地當中種植出來的,外地人更是好奇的要來觀看!
剛剛開始出鹽的時候,本地百姓甚至在鹽田四周焚香禱告,在他們認知當中,鹽可以從田里出現這已經是了不得的法術了,而雷公更是被當地的百姓當做呼風喚雨,無所不能的仙師了,就和當初的大賢良師一樣!
但這樣的封建迷信可不是徐偉想要的,他也不需要這些虛假的威望,于是他專門派遣對百姓講解鹽田的原理,一連一個多月時間,當地的百姓才接受了鹽田的原理,再看到外鄉人驚呼的表情,本地人總是一臉淡定,喜歡裝逼的人甚至還會對外鄉人講解鹽田的原理!
可以說鹽田已經成為了幽州的一個奇觀了,每日都有好幾百人駐足觀看,畢竟這個時代食鹽也是一種重要的戰略物資,鹽鐵可是并列的!
“鹽田這東西也可以在大漢使用,甚至越靠近南方,產量越大!”郭嘉思考一段時間說道。而后郭嘉感嘆道:“果然在藤甲軍的地盤上總是會有新東西,這里一片勃勃生機,不像大漢死氣沉沉!”只可惜雷公不容門閥士族,這樣勃勃生機的新世界沒有門閥士族的份!”
而就在郭嘉觀察藤甲軍的鹽田的時候,徐偉卻在天津鎮的紡織廠,此時又無數的女工在共同織這一張無比巨大的漁網,這戰漁網堆積起來像一座小山一樣高,每個網洞都比成人拳頭都要大,徐偉是后世來人,自然知道趕盡殺絕的網是不行的,他可不想讓大漢的沿海提前1800年捕撈不到海魚,所以這網洞就必須做大!
而這張巨型大網就是徐偉怎么制造的拖網,雖然現在有水泥船在,讓捕魚不在成為難題。但徐偉覺得效率太低了,于是就想到了后世的拖網,用兩艘水泥船直接拖這張巨網到海中,必定會大獲豐收!
張白騎好奇道:“渠帥真有必要弄這么大的網,這漁網即便千斤力士都拉不動?”
天津每天都有新的事物發生,張白騎自然不想一直待在薊縣了,尤其是看到天津源源不斷的咸魚干運輸到藤甲軍各個地方,張白騎趕過來想要確認天津鎮海魚的產量,結果他剛剛來到天津鎮,就看到徐偉在指揮女工織著一戰無比巨大的漁網!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章丘市|
宝兴县|
吉隆县|
平罗县|
萨迦县|
佛教|
德保县|
民和|
潍坊市|
杭锦后旗|
英吉沙县|
分宜县|
夹江县|
榆社县|
开封县|
崇文区|
奉新县|
昌都县|
西宁市|
临洮县|
遂宁市|
佛坪县|
石嘴山市|
仁寿县|
岳阳市|
沙洋县|
安陆市|
盐亭县|
吉木乃县|
满洲里市|
乌拉特后旗|
屏山县|
罗定市|
沈丘县|
莲花县|
电白县|
额济纳旗|
册亨县|
长汀县|
莫力|
岳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