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駱縣本是匈奴人占據的地盤,不過等徐偉開始在草原上打酋長,分牛羊的消息傳到匈奴人這里,匈奴人也受到影響,底層的牧民也跟著殺了自己的頭人投靠徐偉,于是匈奴人黃河以被的地盤就全部被徐偉吞并了,藤甲軍的防線本來是在武州的,而后就擴張到了駱縣。 駱縣因為是藤甲軍勢力的最邊緣,徐偉也修建了一座塢堡,有3000部眾防守,塢堡的校尉叫何峰,監軍叫呂良都是徐偉身邊的老人,當初徐偉攻打趙義的塢堡開始就跟著徐偉,而后更是一路跟著徐偉從冀州來到馬邑的。 只是他們比較倒霉,其他方向的校尉歷經戰爭,屢立戰功,只有他們守衛武州,匈奴人不敢進犯馬邑,于是他也只能每天發呆。 于是何峰想了一個辦法,挑撥了匈奴人的底層牧民,但他卻沒有想到的是羌渠居然如此窩囊,丟了整個黃河北岸的草場不說,還被吞并了10萬部眾,但羌渠情愿花錢請董卓保護,也不敢對著武州方向動兵! 何峰倒是動了一下,由武州校尉變成了駱縣校尉,外加重新修建了一座塢堡。 所以當何峰聽說匈奴人帶領4萬大軍進攻駱縣的時候是激動的,終于輪到他建功立業了! 他馬上讓手下帶著駱縣的牧民向著武成縣撤退,完全四周的堅壁清野,不讓匈奴人有任何收獲,同時自己士兵整裝待發,等到匈奴人的到來! 只是他的堅壁清野完成的不順利!他手下來報,駱縣的牧民都不愿意走! “怎么回事,這些牧民為什么不退到后方去!”何峰怒道。這不影響自己建功立業! 手下無奈道:“他們說也要參軍保衛自己的家園!我們根本勸不了!” 何峰吃驚道:“他們也要參加對匈奴人的戰斗?” 在藤甲軍本就有民兵系統,每年的冬天都會對部眾進行集訓,而在駱縣也不例外。 但這次的戰事何峰卻沒有打算征召這些人,因為這本就是匈奴人的地盤,徐偉占據這里之后,雖然也遷移了一些部眾到這里,但駱縣的百姓大部分都是匈奴人,何峰就是擔心白馬銅他們會策反這些匈奴人的部眾,干脆就沒有征召這些人。 反正依靠駱縣的塢堡,他并不覺得匈奴人可以攻破他的防御,更不要說馬邑到駱縣非常近,大概有400里,而且這其中一半的路程都通了木軌,即便是大部隊行軍最多只要6天時間援軍就可以達到駱縣,所以他就干脆沒有征召民兵了,因為征召了匈奴人士兵,他反而要當心匈奴人里應外合,坑自己一把! 但何峰萬萬沒想到,他的這個行為反而激怒了在駱縣的匈奴人!他擔憂匈奴人造反,卻不知道階級矛盾大過民族矛盾,對現在駱縣的匈奴人來說,他們都巴不得殺光整個匈奴人的貴族,這個時候要他們撤退,他們自然不肯了。 而且他們加入藤甲軍中已經有一年多了,自然知道藤甲軍最重視軍功,而雷公大帥更是天下少有的大豪杰,可以平等的看待各部,不會歧視他們胡人。 他們匈奴人幫助大漢征戰百年,但在大漢卻沒有任何一個匈奴人成為2000石的高官。而雷公來到馬邑卻不過3年時間,卻可以讓一個鮮卑人的無名小卒成為2000石的校尉,還委以重任,這讓很多匈奴人想到了當初的金日磾。 金日磾也是效忠大漢換的了他的子孫累世的富貴,而現在的徐偉自然比不過大漢的威望了,但雷公卻愿意給這些匈奴人機會,愿意提拔匈奴人。 而大漢威望更高,但卻已經開始保守起來,匈奴人為歷代漢帝效忠百年,卻沒有得到任何信任。所以匈奴人更愿意投靠給他們機會的雷公,成為雷公身邊的‘金日磾’而現在建功立業的機會來了,即便敵人是自己族人,這些匈奴人也不會放過! 等何峰過來的時候,已經有上萬匈奴人騎著戰馬,拿著馬刀來到駱縣塢堡下了! 這些人看到何峰之后大叫道:“何校尉,憑什么不征召我們,我們藤甲軍戰斗的時候都是要征召部眾來保衛家園的!你這是違反了渠帥的命令的!” “我們和那些部落頭人仇深似海,憑什么不讓我們報仇,你敢趕我們走,我們就去渠帥那里去告終!” “你要是不接受我們,我們就獨自戰斗,現在白馬銅他們占據的是我們的家園,我們要保衛家園,把白馬銅他們趕走!” 何峰聽到這話怒道:“胡鬧,你們這什么裝備,這去和白馬銅戰斗這不是去送死,他們可是有4萬人,即便我的士兵全副武裝也不敢主動出擊!” “那你就收下我們!我們和校尉你一起守衛駱縣!反正我們是不會走的!” 何峰趕到一陣為難了,總不能說我就是不放心你們,才讓你們去后方的! 這個時候呂良跟著出來,看到何峰的為難之后馬上說道:“好,我以駱縣監軍的身份同意你們加入這場戰斗,你們先在這里等著,我們這就給你們分發武器和裝備!” 四周的匈奴人聽到呂良這話都歡呼起來了。 何峰則拉著呂良的手來到一個隱蔽之地說道:“要是他們當中有匈奴人的奸細怎么辦?” 呂良笑道:“這樣我帶100人來指揮這些牧民,讓駐扎在駱城塢堡之外,這樣我們可以形成掎角之勢,白馬銅更加估計,難以全力攻城!” 何峰道:“那你不就危險了!” 呂良淡定道:“這些匈奴人投靠我們藤甲軍指揮生活得到極大提升,只要不是傻子都不會放棄現在的生活成為一個匈奴人的牧奴,白馬銅可以收買一小部分人,但不可能把這些人全部收買,他要真有這樣的本事,我們駱城的部眾現在就應該帶著他包圍我們的塢堡!” 何峰一聽也覺得有道理,于是就同意呂良帶人指揮這些騎兵了。 馬邑有錢,也學習大漢的武庫制度,基本上每個縣都有武庫,尤其是邊疆地帶的郡縣,武庫當中的武器和鎧甲足夠武裝所有的青壯,方便全民抗擊入侵者,而且徐偉也不擔心浪費,他知道后面上百年都在打仗,武器裝備只有嫌少,沒有嫌多的。 所有在駱城武庫當中不到有百萬支長箭,還有1萬多把戰刀和鎧甲!而這些武器足夠把在場的所有騎兵全部武裝起來! 很快大量的馬刀和鎧甲在呂良他們的分發下到了牧民的手中。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