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118章,衰落的鮮卑人-《三國之我不是蟻賊》


    第(1/3)頁

    平城,鮮卑人營地!

    和連正在大帳當中宴請這次來到平城的部落首領,畢竟他要奪回權利,少不了這些底下的部落首領幫忙,要不是有馬邑這個胡蘿卜懸著,他想要召集這么多部落首領根本不可能,現在有機會拉攏他們,和連自然是不遺余力了。

    而對于戰事他并沒有太在意,畢竟敵人只有3000人的小塢堡,在他看來,隨手就可以攻破的堡壘,所以和戰事相比,和連更加重視拉攏這次過來的部落首領。

    他能不能成為真正的鮮卑人大汗除了各部大人之外,這些小部落首領也是重要因素。

    本來東,中,西部大人們也根本不可能放人的,而現在因為馬邑的關系,不但這些小部落首領過來,甚至連律日推演,拓跋莫,落羅不破,慕容鵬這些西部,中部的大部落首領都跟著過來。

    畢竟這些年草原天災人禍不斷,即便是他們這些大部落都有點扛不住了,去年拓跋莫就因為牛羊的問題和和連大戰一場,要知道他們兩人還是姻親,但卻為了糧食也不得不拔刀相向,可見這幾年草原的氣候有多么惡劣,連大部落都難以生存下去了。

    這些大部落的首領也想試一試,看看能不能趁此機會把分裂的鮮卑國再次統一起來,因為他們吃夠了分裂的苦楚。

    當初檀石槐非常重視鮮卑人的糧食安全,他在親自巡視鮮卑人土地的時候,見到烏集秦水有幾百里的水道,水中有魚,但沒辦法得到魚。檀石槐聽說倭國人善于用網捕魚,于是向東進攻倭國,俘獲一千多家的倭國人(本人都想象不出,騎在馬上的鮮卑人,是如何跨海打到原始的倭國的,邪馬臺是不是因為要防備鮮卑人才成立的國家?檀石槐說不定還是倭國之父。),將他們遷到秦水邊居住,要他們捕魚,以彌補糧食不足。

    只是即便檀石槐這樣努力,草原上的糧食還是不夠,那幾年草原上,幾乎每年都會出現白災,旱災等自然災害,這逼的檀石槐不斷帶領鮮卑人入侵大漢,就是為了搶到足夠多的糧食,同時消耗鮮卑國的人口,雖然這方法殘酷,但好歹檀石槐可以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而等檀石槐死后,鮮卑人被四分五裂,他們簡陋的文明也快速退步,本來在檀石槐時代他們已經會簡陋的打鐵技術,但現在已經沒有了,要是沒有漢人商隊過來他們只能用骨器和青銅器。

    而同樣是因為分裂,他們抗擊天災的能力直線下降,對內他們生產力下降,很多農田因為工具不足和部落敵對荒廢,放牧捕魚技術也直線下降。

    大家可能會奇怪為什么放牧技術會下降,因為放牧需要的地方大,牧民們要追逐著水草豐貌的地方去放牧,這樣的游牧必然會引起各方面的沖突,以前大家是一個鮮卑國的人,有檀石槐這個首領平息各種爭端。

    而現在鮮卑國分裂成為十幾個大部落的分裂勢力,其中還夾雜著幾百個中小部落,好好的一個統一大帝國,降級成為了碎片化的中世紀,而且也沒有一個讓各方面都服氣的首領,內部的爭端自然多了,大家放牧都不敢離開部落太遠。

    而捕魚同樣需要有人會織網,紡線,以前鮮卑人有幾百萬部眾,可以專門安排一些部眾發展這些產業,而現在最大的部落也就十來萬了,大家都忙著放牧養活自己,根本沒有精力來維持這條產業鏈。

    最關鍵的是捕魚的河在遼東地帶,他們即便是保留了這捕魚產業也用不上,于是捕魚產業就被鮮卑人放棄了,到現在也只有東部鮮卑人。依靠漢商人販賣過來的漁網,還能保留一些捕魚產業,但效率也大大不如從前了。

    同樣分裂讓鮮卑人對外他們武力下降,不能搶到足夠多的糧食讓他們度過天災。不是現在的鮮卑人不能打,而是他們的組織力下降。

    檀石槐時代,鮮卑人可以組織10萬人等級的軍隊,對在大漢上萬里的邊疆發動進攻。這個等級的軍隊,讓大漢軍隊只能在萬里防線上疲于應付,難以防御鮮卑人的進攻,許多地方被鮮卑人突破防線。

    以至于當時的皇帝恒帝派出使者,想要和檀石槐和親,用這種方法結束兩國的戰爭。

    但檀石槐沒有同意,一來是匈奴人的下場讓他心有余悸,擔心漢人恢復過來會滅絕鮮卑人。

    二來就是當時的草原上各種災害不斷,不南下入侵漢人根本養活不了這么多部眾。

    只是檀石槐沒有想到他想要南下,更北的丁零人也想南下,他一個胡人也被打草谷了,而更讓所有鮮卑人沒有想到一代天驕檀石槐會死在和丁零人的沖突當中。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武宣县| 博湖县| 宁波市| 宁津县| 乳山市| 汾西县| 台北市| 黄石市| 克山县| 沿河| 拜泉县| 始兴县| 讷河市| 汉源县| 太保市| 呼玛县| 宁陵县| 大姚县| 工布江达县| 乐山市| 云林县| 泽普县| 阿图什市| 孝昌县| 黄陵县| 大渡口区| 都江堰市| 定边县| 施甸县| 什邡市| 建瓯市| 洛阳市| 来宾市| 甘德县| 台北市| 荔浦县| 湛江市| 廊坊市| 开远市| 大田县| 无极县|